晶体管声,数码声和电磁干扰声介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晶体管声,数码声和电磁干扰声介绍
晶体管声:听过晶体管放大器(分立元件)的和听过集成电路放大器的人一定都会说晶体管放大器声音好听,而听过真空管放大器的和晶体管放大器的,也一定会说真空管的好听。相比之下,晶体管放大器的声音发硬,特别是高频部分声音发刺、发燥,集成电路就更是如此。可是,在技术指标上,集成电路的最好,晶体管的次之,最差的是真空管的。这是为什么?世界著名电声专家芬兰的M.Otala先生在上个世纪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结论是:由于晶体管(包括集成电路)一般都做成直接耦和并在电路中施加40~60dB的负反馈,从而使放大器的技术指标非常好,使原来失真有10%的放大器一下降至0.1%(在-40dB负反馈时)。但是,此时电路中为了使放大器在加了深度负反馈后能稳定地工作,又需要进行许多"补偿",这样又使得放大器产生了TIM(瞬态互调失真),而TIM则使得人们在听觉上对声音的中高频有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这种声音就叫"晶体管声"。由于真空管放大器的放大级数非常少,基本上不要深度环路负反馈,更不要什么补偿,因此,就没有TIM,这是使用真空管做放大器使音质顺耳、好听的重要原因之一。
数码声:我们人耳能听到的信号都是模拟信号,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没有发明数码音频记录格式(CD)之前,我们听到的唱片(LP)、磁带都是以模拟信号记录的。当CD数码记录格式出现之后,由于数码信号方便保存、记录、处理,因此,采用数码格式记录的信号越来越多,例如: VCD、MP3、MD、DVD等。数码格式记录信号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在听感上没有模拟记录方式的节目源自然、好听,总有一种生硬的感觉。这是由于数字信号要是按照模拟方式来记录,这样势必造成数据量非常大,因此,对模拟信号采用数字格式来记录就必须要进行压缩,压缩是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律来进行的,根据奈氏定律,原则上只要在一个信号周期内采两次样,就可以回复原信号。如果信号都是正弦波或方波原则上是可以完全恢复的,但是,由于音乐信号有很丰富的谐波,这样在高频部分要丢失许多信息(例如小提琴、钢琴的泛音);采样频率越低,丢失信号越多,声音的数码声越重(越生硬),这也就是MP3没有CD好听的原因(同时也是CD没有SACD好听的原因)。数码声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数码信号都是方波信号,而经D/A所恢复的模拟信号都是有方波组合而成,根据富里叶变换可知,方波信号是由基波和非常丰富的高次谐波组成,虽然在D/A之后都有滤波电路,但是高次谐波总是难以百分之百的滤干净;二是在数字信号的转换中还存在一种"时基误差(jitter)","时基误差"会使音质变坏;三是数字信号还存在一种独有的"互调畸变"现象,因而会产生的量化噪声;四是数字信号在读取、存储中还存在着"误码"问题,"误码"的结果就是产生信号失真。因此,这四种原因使我们在听感上会产生那种生硬的"数码声"感觉。
电磁干扰声:在Hi-Fi放大器中电源是非常讲究的,有经验的设计师都知道,要把放大器做好,电源非常重要。电源有两种,一种是采用传统的变压器结构的,另一种就是采用开关电源的。在传统放大器中是没有采用开关电源的放大器的,主要是开关电源存在着严重的电磁干扰,使得音质恶化,也就是声音有毛刺感。还有在电脑主机机箱内所有的数据通讯都是以数码格式进行的,而电脑的声卡又是放置在机箱内并采用开关电源供电,其电磁干扰就可想而知了。这种因电磁干扰带来的声音恶化我们把它叫做电磁干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