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慧交通的本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当今,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创新发展,我国很多行业都被安上了“智慧”的头衔。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等等。不得不说,被加上“智慧”的头衔后,这些行业听起来就特别高大上了。
任何一个新技术和新概念被提出时,都是带有炒作属性的,然后随着自身的逐渐成熟以及与市场的逐渐磨合,终将走向实用。那么“智慧”背后有何意义呢?今天以交通为例,探究一下行业”智慧”的本质。
交通工程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为什么还算不上交通强国?差距很重要的一点其实在服务方面,服务是交通运输的本质属性。在交通运输方面,一个是安全,另一个是便捷,这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出行生活的美好愿望。
实际上需要去理解一个行业现有资源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去深入解决,无论是借助信息化、互联网化还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最终都是为人服务的,交通的本质是服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绿色和安全为前提,统一规划、优化组合。
我们知道,“智慧交通”最初的模样是“交通工程”。目前只有从事交通的相关人员才提“交通工程”,研究“交通工程”的,往往是那些交通专业科班出身的人员。
“交通工程”已经涵盖了交通控制和信息化的内涵,其中交通控制是目的,信息化是手段。
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2019年9月,国务院又发布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其中在科技创新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深化交通公共服务和电子政务发展,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而围绕着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交通运输行业的服务性宗旨应当是根本。
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与“智慧交通”,这两个看似相似,且被很多人混用的技术概念,实际上需要明确界定和区分的。“智能”更多是技术系统所具有的一种属性,而“智慧”则与“人”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关联,是人-机系统才配赋予的属性。
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完全不是在研究一个单纯的技术系统,而是在研究“社会-技术”系统。通过区分两者差异,界定相应技术内涵,将有利于更好明确未来系统的层次结构,既防止对当前系统开发提出过多需求而造成初期推进困难,又避免缺少前瞻性导致所开发系统不能适应进化而被废弃。
随着交通检测和控制的发展,很多学车辆、控制、计算机专业的人员也都逐渐进入了交通行业。突出智能交通与智慧交通的区别,其本质是强调从单纯技术系统向社会-技术系统的演化过程,强调体系变革的阶段性和发展性。
我们可以看到,“智能交通”的内涵,其实并没有怎么变化,仍旧是交通控制和信息化。
智慧交通
智能交通发展了十多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都参与进来了,这些领域的公司和人员,携带着资本和技术,也都逐步进入了交通行业。
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
城市交通外部环境不断发生演变,其对策体系随之发生变革,对于这类复杂适应系统,不可能采用物理逻辑来简单实现智能控制的。
需要更高层面的智慧——人的智慧,来不断重新审视在原有认识基础上所建立的控制规则体系的适应性和正确性,并加以评估、研究和修正。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强调未来的交通系统不能止步于智能交通,必须逐步迈向智慧交通。
“智慧”通常指人们对事物与问题能迅速、机灵正确地理解、并处理与解决好的能力。“智慧”是心灵层次升华的概念,其核心是强调人的灵性、悟性与天才创新。
也就是说,“智慧”强调的是一种无意识或者潜意识的状态,不需要太多的外界干预,主要在于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智慧交通是采用技术和政策手段,解决交通领域社会问题的人机混合系统,包含智能系统运行控制、智能服务系统管控,以及社会发展的智能治理,这样三层控制逻辑。
结语
由此可见,所谓行业、项目更名“智慧XX”,不过是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冠以不同的概念与时俱进,其本质依然不变。同时需要注意,智慧交通并不是所有的交通都需要自己管控,而是某些部分可以自管,而其内涵依然是以交通控制和信息化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