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优化新型智慧城市交通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9月29日举行的“信控中国·走进烟台”线上论坛中,海信网络科技公司山东分公司总设计师衣华军以“以人为本 畅行交通”为主题,全面介绍了海信智慧交通缓堵解决方案在精细化指挥、自动化调优、人性化关怀及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实战应用。
01 交通组织优化应像“绣花”一样精细
一座城市的交通体系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对其进行交通组织优化的前提,是精准无误的“问题诊断”。在这个方面,海信智慧交通缓堵解决方案做了三个方面的“精细化”创新:
一是交通组织精细化。海信基于云脑,对海量交通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打造交通缓堵的核心“智囊”——交通医生,实现对路口方案、车道渠化、时段划分、车道干扰、绿波协调、潮汐交通等六大类交通问题的自动发现与精确诊断,并根据“病因”开出详细“诊断治疗报告”,包括历史数据分析依据、诊断结果及建议优化方案等,供交通管理者参考决策。
二是道路及交通设施设备精细化。为了进一步提升精细化交通组织优化需求,更直观地掌握道路车道及设施设备分布、建设及维护情况,海信借助车道级高精度地理信息系统,将高精地图采集到的车道情况,与我们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流量的数据进行叠加,通过三维模型进行可视化的分析,总结出该车道的各种属性的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三是信号缓堵策略推荐精细化。基于车道级高精度地图的分析结果,海信“交通医生”可实现信号缓堵策略的自动推荐,根据多目标雷达采集到的车道实时数据,进行潮汐车道与可变车道时段的精准切换,从而提升通行效率。
通过“交通医生”的三大精细化升级,及其高达80%以上的交通问题诊断准确率,可以极大地减少交警部门在各个城市拥堵道路口投入的巨大调研、治堵的警力物力,实现路口资源的整体均衡,极大提升交警工作效率和路口的通行效率。
02 创新技术下的畅通新体验
任何先进的技术或者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为人的出行体验服务。从驾驶体验而言,畅通无阻、一路绿灯,是我们技术创新所要实现的首要目标。
以平低峰的干道感应式绿波为例,海信在青岛建设的63条干道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山东路、重庆路、香港路这些原先拥堵较为严重的道路,现在基本都能实现在平低峰时期一路不停车地经过十几个路口。
这种感应式绿波是针对原先定周期的信号控制而言的。感应式绿波根据道路口实时采集的车流量数据,当流量增大时匹配更长的绿灯通行时间,当流量减少时则降低绿灯通行时间,从而达到“动态的绿波”协调控制,从而让路口的通行能力得到最大化地应用。值得一提的是,感应式绿波的协调过程,还兼顾了支线的车流量情况,极大程度降低支线的无效等待,可以说是对道路口的全面、均衡、科学、智能的一种协调方式,对驾驶员而言,是畅通无阻的前提和保障。
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交通医生”对前端交通数据的智能化采集和分析,对方案自动生成自动优化。从而避免了人工配时优化的滞后性,让驾驶员实时地享受到“定制化”的绿波带来的畅行驾驶体验。
03交通优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交通优化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人”,这里不仅指驾驶员,还指的是行人。在平低峰时期,我们不仅希望驾驶员畅行无阻,也希望行人行走、过街顺利畅行。
为此,海信在商圈、景区、学校等行人过街需求量较大的重点路口,通过增设行人过街按钮,或者热成像检测器等智能化设备,以保障行人的通行。
例如在商圈,多采用过街按钮的方式,当行人发起过街请求时,系统会自动判断机动车车流量情况,当车流量较小时,则自动缩短行人等待时间,让行人及时通过路口。
而在景区,则多采用热成像手段,实时检测等待过街的行人密度,及斑马线上行人过街的信息,从而对行人放行的时间进行延长,实现行人过街全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同时也解决了绿灯末尾时行人无法安全通过斑马线的情况,让行走速度较慢的老人、孩子在过马路时更加安全。
为了避免机动车司机看不清斑马线的情况,海信也对斑马线进行了精细化的设计,例如白天多采用立体斑马线、夜间采用发光斑马线等,以达到警示车辆的目的,对过街行人给予全天候的人性化关怀。
此外,海信基于多源异构交通大数据知识建模,融合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表达技术,实现了诸如绿波速度实时推荐、灯态变化提醒等个性化服务,让驾驶员在出行时能够方便地知晓绿波推荐速度,也能在前方遮挡时准确地知晓红绿灯灯态的变化,以便及时作出决策。
衣总总结道,在烟台,我们与烟台交警、高德联手,落地了全国首个“物联网信号灯”,即能为驾驶员提供灯态变化语音提醒的信号灯。随着新基建的推进和5G、车联网等技术的成熟,海信还将探索更多的缓堵保畅场景应用,让海信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更多的城市、驾驶员、市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