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AI计算,将是CPU、GPU、IPU并行的时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AI的快速发展直接促进了CPU和GPU的发展,而AI应用专门的处理器是IPU,IPU将基于自身优势为世界的智能化进程增添不竭动力。
一、英伟达专注的GPU优势逐渐缩小
从专注图像渲染崛起的英伟达的GPU,走的也是相当于ASIC的技术路线,但随着游戏、视频渲染以及AI加速需要的出现,英伟达的GPU也在向着GPGPU的方向演进。
当硬件更多的需要与软件生态挂钩时,市场大多数参与者便会倒下。在竞争清理过后,GPU形成了如今的双寡头市场,并且步入相当成熟的阶段。
ASIC本身的成本、灵活性缺失,以及应用范围很窄的特点,都导致它无法采用最先进制程: 即便它们具备性能和能效优势,一旦无法采用最先进制程,则这一优势也将不再明显。
为保持其在GPU领域的寡头地位,使得英伟达必须一直保持先进的制程工艺,保持其通用性,但是要牺牲一定的效能优势。
相比于来自类GPU的竞争,英伟达不应该忽视Graphcore的IPU,特别是Graphcore一直都在强调其是为AI而生,面向的应用也是CPU、GPU不那么擅长的AI应用。
二、利用AI计算打侧面竞争战
不管CPU还是GPU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AI问题,因为AI是一个面向计算图的任务、与CPU的标量计算和GPU的矢量计算区别很大。
而另一边的IPU,则为AI计算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架构,同时将训练和推理合二为一,兼具处理二者工作的能力。
作为标准的神经网络处理芯片,IPU可以支持多种神经网络模型,因其具备数以千计到数百万计的顶点数量,远远超过GPU的顶点规模,可以进行更高潜力的并行计算工作。
计算加上数据的突破可以让IPU在原生稀疏计算中展现出领先IPU 10-50倍的性能优势,到了数据稀疏以及动态稀疏时,IPU就有了比GPU越来越显著的优势。
此外,如果是在IPU更擅长的分组卷积内核中,组维度越少,IPU的性能优势越明显,总体而言,有4-100倍的吞吐量提升。
在5G网络切片和资源管理中需要用到的强化学习,用IPU训练吞吐量也能够提升最多13倍。
三、两种芯片势能英伟达与Graphcore的较量
Graphcore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机器智能、同时也代表着全新计算负载的芯片制造公司,其包括IPU在内的产品研发擅长大规模并行计算、稀疏的数据结构、低精度计算、数据参数复用以及静态图结构。
英伟达的潜在竞争对手Graphcore的第二代IPU在多个主流模型上的表现优于A100 GPU,两者将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正面竞争。
未来,IPU可能在一些新兴的AI应用中展现出更大的优势。
第二代IPU相比第一代IPU有两倍峰值算力的提升,在典型的CV还有NLP的模型中,第二代IPU相比第一代IPU则展现出了平均8倍的性能提升。
如果对比英伟达基于8个最新A100 GPU的DGX-A100,Graphcore 8个M2000组成的系统的FP32算力是DGX-A100的12倍,AI计算是3倍,AI存储是10倍。
四、AI计算未来有三种计算平台
第一种平台是CPU,它还会持续存在,因为一些业务在CPU上的表现依然不错;
第二种平台是GPU,它还会持续发展,会有适合GPU的应用场景。
第三种平台是就是Graphcore的IPU。
IPU旨在帮助创新者在AI应用上实现新的突破,帮助用户应对当前在CPU、GPU上表现不太好的任务或者阻碍大家创新的场景。”卢涛副总指出。
目前GPU在全球已是大规模的商用部署,其次是Google的TPU通过内部应用及TensorFlow的生态占第二大规模,IPU处于第三,是量产的、部署的平台。
与此同时,Graphcore也在中国积极组建其创新社区。Graphcore已在微信、知乎、微博和GitHub开通了官方频道,旨在与开发者、创新者、研究者更好地交流和互动。
关于未来的AI计算领域,未来会是 “CPU、GPU、IPU并行” 的时代,GPU或部分CPU专注于业务场景的实现和落地,而IPU专为AI创新者带来更多突破。
五、构建生态链条IPU仍在路上
IPU想要在AI计算中拥有挑战GPU地位的资格,除了在性能和价格上面证明自己的优势之外,还需要在为机器学习框架提供的软件栈上提供更多选择,获得主流AI算法厂商的支持。
在标准生态、操作系统上也需要有广泛的支持,对于开发者有更方便的开发工具和社区内容的支持,才能从实际应用中壮大IPU的开发生态。
一个AI芯片从产出到大规模应用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包括像上面提到的支持主流算法框架的软件库、工具链、用户生态等等,打通这样一条链条都会面临一个巨大挑战。
目前申请使用Graphcore IPU开发者云的主要是商业用户和高校,个人研究者比较少。IPU开发者云支持当前一些最先进和最复杂的AI算法模型的训练和推理。
和本世纪初的GPU市场一样,在AI芯片市场步入弱编程阶段,如今百家争鸣的局面预计也将很快结束,市场在一轮厮杀后会剩下为数不多的参与者做最终对决。
现在要看的是在发展初期的逐一击破阶段,Graphcore是否真有定义并主控第三类芯片的魄力了。
不过从创新的架构到芯片再到成为革命性的产品,Graphcore从芯片到落地之间的距离,需要易用的软件和丰富的工具来支持,特别是对软件生态依赖程度比较到的云端芯片市场。
IPU不是GPU,既是挑战也是机会。IPU不是GPU的替代品或者类似品,所以不能拿GPU的逻辑来套用IPU的逻辑。
近两年,基于AI 芯片研发的各种产品的井喷,预计未来IPU在各类AI应用中将具有更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