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个人信息的安全之网让人脸识别更加安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总的来说,人脸识别有利也有弊。人脸识别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个人信息安全泄露等隐患,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跟新,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现如今从上班打卡到消费支付,刷脸安检、刷脸入住酒店,乃至应用软件到视频娱乐,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多个层面。
互联网技术发展方兴未艾,给我们的生活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发展不断突破的,不只有技术,更有人脸信息数据的防守之网。近日,央视新闻报道称,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2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更离谱的是,还有5000多张人脸照片的标价还不到10元。商家的素材库里全都是真人生活照、自拍照等充满个人隐私内容的照片。这些人脸信息数据关联着"刷脸"时代的方方面面,不法分子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得到。由此可见,个人信息的安全情况已岌岌可危,在人人如履薄冰的信息时代,相关人脸识别技术亟需引起高度重视,进行制度规范。
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了解到,近日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成立的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都使用过人脸识别,不过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还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到隐私或财产损失。经调查发现,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2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而5000多张人脸照片标价还不到10元。
这样的新闻表面上是围绕隐私保护展开的思考,但究其根源,本质上却是在人类技术突飞猛进的过程中,新的领域带来的诸多权衡的选择。只要发展在继续,这些新课题就必须得到妥善解决。它不仅给人类带来高品质的生活体验,同时也考验着我们现有的法律制度体系,制造商的自律,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综合治理。"刷脸"技术逐渐进入全面普及阶段,各方面要统筹共治,促进"刷脸"技术的健康发展,让"刷脸"有序生长。
人脸识别从技术水平的角度来看,人脸是唯一不需要用户主动配合就可以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他生物特征的采集过程,如指纹、掌纹、虹膜、静脉、视网膜,都需要以用户的主动配合为前提,即如用户拒绝采集,无法获得高质量的特征信息。但由于其市场潜力过大,在问题解决之前市场便迎来了爆发,人脸识别应用也迎来不断拓展。一开始,人脸识别技术还主要被应用于安防领域,通过取代传统钥匙、密保等身份验证手段,保障民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呢。之后伴随着在支付方面价值的进一步凸显,人脸识别也迎来了在消费、金融、出行、医疗等众多领域的深入应用。
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相关部门要尽快完善制度建设,以法律制度体系来规制"刷脸"的野蛮生长。人脸识别技术作为近年来的后起之秀,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发展人脸识别技术,法律也要跟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化的进程中,让人脸识别技术与立法齐头并进,在"刷脸"技术出现争议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用未雨绸缪式的发展,防患于未然已不再是新鲜事,疫情期间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直播带货行业相关《通知》的规范引导;缓解就业压力拟定的各种新型职业,都离不开制度的提前规划,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