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努力,为什么能力提升还这么慢?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成长&认知 丨 作者 / 袁吴范
这是pointers公众号分享的第20篇原创文章
今天是周六,杭州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晒着暖暖的太阳,给大家来一篇。
你是否经常陷入苦恼,为什么明明工作已经非常努力了,但是能力提升还是很慢?
总是羡慕别人那么的优秀,对他们为何优秀却丝毫不知。
最后只能简单地把这一切归因于牛人对我们的智商碾压。
请你耐心看完文章,相信我,你会有大收获。
能力跃升
在学生时代的时候,老师总是教我们你要你好好学习,成绩不会差的。
在职场中,你的领导总是会告诉你,只要努力工作,你的能力就会提升。
最终,大家的能力天差地别,我们总是会归因于智商碾压,运气好,机会多。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的分析,就会发现智商真的给他们提供了多少先发优势吗?
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吗?
其实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大的差距,那些现在春风得意的牛人们,跟你我一样,都有懵懂的职场初级阶段。
但是几年后,那些优秀的人在能力和认知水平上可能会是普通人的成百上千倍,甚至更多。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个人能力发展的“马太效应”初显,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真正的原因是由于那些优秀人才长期坚持不懈地积累,他们的能力和认知水平相比我们普通人已经先行进入了指数增长的阶段。
你还否定自己的智商吗?
还在为自己找借口吗?
最后一句送给你:继续努力,静待花开!
认知收益和成本
举一个例子。
假定2个人设,你和小明,小明是一个整天不学无术,就知道好吃懒做,没有任何想法,大脑时常空白。
而你,精通Linux内核,对计算机原理了如指掌,各种计算机语言烂熟于心。
你们两个人同时要开发一个简单的局域网聊天软件。
这个任务对于没有任何计算机知识的小明来说,简直无从下手。无奈之下,小明只能照搬互联网上的别人写的代码,艰难完成初步开发,然后一个更加残酷的问题接踵而至,运行期间发生的bug,对于小明来说简直就是天书,他自己是无法独自解决的,他就会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帮手解决,但又不知道其原理,就这样一直在发现问题,艰难解决问题的循环中前进。
这个任务对他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个高成本低收益的事情。
反观你自己,情况则完全不同。首先你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经过自己的详细设计、认真编码、仔细测试,最终轻松并且迅速的完成了任务,这个任务对你来说,毫无难度,就是一个低成本高收益的事情。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清晰的发现。
初期在一定的时间内,你付出的努力之后的效果和收益是不明显的。
就像你学习Linux内核,需要学习计算机原理、计算机语言等等,这些需要大量的前期努力。
但当你的知识和能力积累到一定层次之后,你对新知识的认知成本会急剧下降,也就说你的学习过程会越来越轻松。
你的认知收益还会迅速上升,也就是例子中的你,轻松的完成了这个开发任务。
在外人看来就是说你越来越聪明了。
这样此消彼长的双重影响下,收益与成本的比值会急剧的增大。
所以,你会发现,你身边的牛人大多有坚持和专注的品质。
因为你做一件事情你会越来越轻松,而且收益会越来越大,何乐而不为呢?
这才是我们和那些“牛人”之间从本可以望其项背到后来与之判若云泥的客观发展过程。
上面的例子虽然现实中不太可能,但是事实却是如此。
以我自己为例,由于大学期间,打了四年的游戏,直到毕业,才发现身无所长,最终痛下决心,挑灯奋战学习持续2年。好在我自己深知能力积累的“非线性增长”规律,所以也并没有过于气馁和急躁。终于进入海康之后,仿佛是一瞬间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厚积薄发,职场中一路飙升。
这就是认知成本与认知收益叠加之后的力量。
造成我们和优秀同事之间的能力巨大鸿沟的决定性因素其实是“知识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带来的自身增值速度。
认知收纳和建立链接
这时候的你认识到了积累的重要性了。
但是对不起,即便是你日以继夜的积累,也可能达不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最好还差一步,就是缺乏系统思维。
你通过长期积累的知识并没有纳入到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他们还只是单纯的孤立的知识点。
我们的记忆本质就是记忆逻辑,也就是记忆关联。
我们需要将新知识和已有的认知进行连接。
这样才能达到融会贯通,才能达到信手拈来的程度。
那如何培养自己的系统思维呢?
我自己的学习方式是每当我学习到一个全新知识的时候,我会去思考这个知识点与我脑中现有的知识系统有何联系。然后再去想,我该去如何使用这些知识。
打一个比方。
我们学习数据结构的时候,其中有链表,二叉树等等,这时候你就要去想,这些数据结构是怎么使用的?在你的工作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跟你脑中的已经学习到的例如Linux内核有关系吗?是不是Linux内核中也使用这些数据结构?内核中为什么要这样使用的?
通过这一番深度思考之后,是不是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就真正成为了你自己的东西了。
再仔细想想为什么常常我们道理都明白,却很难做到?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误把“知道”当作“明白”或者“感悟”。
想知道,道理很容易,那些祖训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往往真正明白并内化到自己的骨子里却需要付出不少的精力。
所以,再看极少数身边优秀的人,在年轻时就能把这些有价值的道理真正内化到了自己的行动上,不得不说这才是他们身上一直被人们忽略的最大的天赋。
突破舒适区
上个月和老同学们续了叙旧,转眼间已经毕业7年了。
有些同学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向我借10块还没还的同学,大学期间,每天7点起床,迅速的洗漱完,背上书包,就去实验室,敲代码,练习编程题目,准备参加竞赛。现如今已经自己创业,创立了自己的竞赛培训机构。目前已经基本财务自由。
有些同学经历了考研,目前在华为、网易等大公司里比较基层的岗位工作着。
短短几年之后,职业发展的轨迹就已经天差地别。
如果你还在满足于当前的得过且过状态,你身边的同事们正在暗暗较劲,拼劲学习,努力积累经验。此时将你们进行横向对比,确实差别不大。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倘若再过几年呢?
在认知收益和认知成本比值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在温水煮青蛙的状态中,在你还没有意识到时,对方能力的已经把你甩的老远。
此时,对方已经开始崭露头角,领导的资源就慢慢向他倾斜。那时,你该如何是好呢?
不要在本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那样以后的路越来越难走。天底下没有速成的秘诀,没有捷径可走。
时刻保持危机感,设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当你学会了走路,就要想学着跑步,当你学会了跑步,就要想着到水里,学着游泳。
总之,do it now!
最后的总结
你们可以尝试从认真对待眼前的工作做起,为自己未来的每一年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与学习计划,早日踏上能力积累的道路,别到明年此时,再言当初若是。
你要相信,能力是存在跃升,只是时间未到,多点耐心。
你要相信,认知收益和成本会急剧的增大,要多积累。
你要对自己的认知进行整合,建立认知链接,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
你要对自己狠一点,谨防陷入舒适区,时刻保持危机感,这是生存法则。
所以,你知道你和牛人的差距了吗?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