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气候及太阳能资源现状,你了解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能源需求巨大的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现有的能源有限,需要人们不断发展新能源,而太阳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们开始大力发展太阳能能发电。
新能源的利用对极地科考尤为重要,特别是2019年7月11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正式交付使用,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极地科考能力,表明极地地区对新能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因此,研究光伏组件在极端气候环境的适应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来看,西藏、青海、新疆、宁夏南部、甘肃、内蒙古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辽宁、河北东南部、山东东南部、河南东南部、吉林西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西部以及台湾省的西南部等广大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的气候及太阳能资源存在较大差异。
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日照时间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能源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我国形成了煤、油、气、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漠河位于我国最北端,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县,其年均气温为-4.4℃,每年极端最低气温都在-38℃以下,并创下了我国气象史上的极端最低气温-52.3℃;该地区的年均太阳辐照量为4200~5400 MJ/m2[4],日照时长为2377~2625 h[5]。我国高原地区冬季的极端最低气温很低,如青海南部、藏北平原的极端最低气温都平均在-17.5℃以下,沱沱河、清水河的极端最低气温更是低于-22.5 ℃ [6],并且高原地区的紫外辐射量约为漠河地区的1.3倍。就冬季最冷时间段来说,其环境的恶劣程度与极地气候环境相近。因此,如何解决光伏组件的耐低温性能是在这些高寒缺电地区建设光伏电站及应用光伏发电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国能源供需结构持续优化。随着能源工业发展,我国能源结构由以原煤为主加速向多元化、清洁化转变,发展动力由传统能源加速向新能源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原煤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始终保持第一,基本维持在70%~80%之间。最近几年呈下降趋势,2019年原煤占比下降至68.8%。原油占比在波动中持续下降,由1978年的23.7%下降到2019年的6.9%。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高,天然气由1978年的2.9%提高到2019年的5.9%,一次电力及其他清洁能源由1978年的6%提高到2019年的24.3%。
以上就是我国太阳能能源现状分析,目前太阳能还未能更好被人类利用,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努力,研究出更高效地产品,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人类的能源够人类发展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