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试角度分析LinkedList源码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注:本系列文章中用到的jdk版本均为
java8
LinkedList
类图如下:
LinkedList
底层是由双向链表实现的。链表好比火车,每节车厢包含了车厢和连接下一节车厢的连接点。而双向链表的每个节点不仅有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还有指向上一个节点的指针。
在LinkedList
源码中有一个Node
静态类,源码如下: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 next;
Node prev;
Node(Node prev, E element, Nod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一个Node
节点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
item:数据
next: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prev:上一个节点的指针
LinkedList
的主要变量如下:
// 集合中的元素数量
transient int size = 0;
/**
* 首节点的指针.
* Invariant: (first == null && last == null) ||
* (first.prev == null && first.item != null)
*/
transient Node first;
/**
* 尾结点的指针.
* Invariant: (first == null && last == null) ||
* (last.next == null && last.item != null)
*/
transient Node last;
一、添加元素
LinkedList
支持在任意节点位置添加元素,不仅提供了集合常用的add()
方法,还提供了addFirst()
和addLast()
,add()
方法默认调用addLast()
方法,也就是默认是往链表尾部插入元素的。
add()
方法源码:
public boolean add(E e) {
linkLast(e);
return true;
}
1.1 尾部插入元素
linkLast()
源码如下:
void linkLast(E e) {
final Node l = last;
final Nod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last = newNode;
if (l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l.next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我们来画张图演示一下如何给链表尾部插入元素:
假如链表中没有元素
对应源码中的if语句
,如果没有元素则新增的这个节点为链表中唯一的一个元素,既是首节点,又是尾结点,前一个元素的指针和后一个元素的指针都是null。这里注意head
节点不是第一个节点,head
节点只是标识了这个链表的地址。
假如链表中有元素
对应源码中else语句
。先将新增的元素当成Last
节点,然后将原来的Last
节点的next
指向新节点。
else
l.next = newNode;
一图胜前言,画个图是不是什么都明白了。
1.2 头部插入元素
linkFirst()
源码如下:
private void linkFirst(E e) {
final Node f = first;
final Node newNode = new Node<>(null, e, f);
first = newNode;
if (f == null)
last = newNode;
else
f.prev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还是根据上面的图来解读一下源码,先将第一个节点赋值给中间变量f
,将新节点newNode
赋值给first
节点。如果链表没有元素,则Last
节点和First
节点都是新插入的节点newNode
,否则,将原来的First
节点的头指针指向新节点。
二、删除元素
LinkedList
提供的删除方法有根据索引
和元素
删除,除此之外还提供删除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的方法,这里我们只分析一下根据索引删除的方法。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
checkElementIndex(index);
return unlink(node(index));
}
checkElementIndex(index)
方法就是用来判断传输的索引值是否合法,不合法则抛出数组越界异常。重点来看一下unlink(node(index))
方法是如何删除元素的。
node(index)
方法源码:
node(index)
方法就是根据索引获取该索引位置的节点
Node node(int index) {
// assert isElementIndex(index);
// 如果指定下标 < 一半元素数量,则从首结点开始遍历
// 否则,从尾结点开始遍历
if (index < (size >> 1)) {
Node x = first;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x = x.next;
return x;
} else {
Node x = last;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x = x.prev;
return x;
}
}
unlink(Node x)
源码如下:
E unlink(Node x) {
// assert x != null;
final E element = x.item;
final Node next = x.next;
final Node prev = x.prev;
if (prev == null) {
first = next;
} else {
prev.next = next;
x.prev = null;
}
if (next == null) {
last = prev;
} else {
next.prev = prev;
x.next = null;
}
x.item = null;
size--;
modCount++;
return element;
}
画张图分析一下删除是如何进行的:
假设删除的是第一个元素:则它的
prev==NULL
,我们需要将他的后一个元素(图中的second)作为第一个元素假设删除的是最后一个元素,则它的
next==null
,我们需要将他的前一个元素(图中的second)作为最后一个元素如果是中间的任意元素,则需要将它的前一个元素的
next
指针指向它的后一个元素,同时将它的后一个元素的prev
指针指向它的前一个元素。
三、总结
LinkedList
底层是由双向链表实现的,由于是链表实现的,不仅要存放数据,还要存放指针,所以内存开销要比ArrayList
大,删除元素不需要移动其他元素,只需要改变指针的指向,因此删除效率更高,同时它没有实现RandomAccess
接口,因此使用迭代器遍历要比for循环更加高效。LinkedList
也支持插入重复值和空值,同样也是线程不安全的。
特别推荐一个分享架构+算法的优质内容,还没关注的小伙伴,可以长按关注一下:
长按订阅更多精彩▼
如有收获,点个在看,诚挚感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