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RT、SPI、I2C协议异同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写在前文: 这似乎是一个更侧重于软件层面的话题,直到我多次在硬件方案选型、layout布线等场合下,才发现我需要考量的并不仅仅只是电路设计或工艺制程方面的内容。后来我才开始反思,虽说“术业有专攻”,但作为一名研发工程师,你所需要立项的新方案、你所碰到的问题并不会挑“你所认为的硬件或软件才需要懂的知识”来和你碰面。除非,你想做一个“只听人家吩咐而做事”的技术工。
I2C、SPI、UART都是常见的低速板级通信协议 ,目前主流的SoC都内置了这些通讯协议的控制器,同样,各种传感器、Touch控制器、指纹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也都兼容这三种通信方式的一种或几种。对于这三种通信协议的差别,可以区分到非常细,包括信号的单位、传输协议中的封包格式等。
UART一般由TXD、RXD、GND三根线组成,是一种异步传输协议。无论是主机还是从机,均可以自由发送数据,但是由于UART总线并没有时钟线,所以需要提前约定对应的波特率,这是一种很简单的传输协议,以此基础再搭电路可以实现RS-232、RS-242、RS-485等通信协议。过去老式电脑是具备RS-232接口的,但近10年的电脑都只具备USB,因此通常需要透过一个UART转USB的转接电路才能互相连接。UART比较简单,所以CPU输出log一般都是通过一个UART口来输出,是目前最常用的调试接口,其传输速度比较慢,传统的传输速度在115200bps或以下,不过现在大部分UART控制器也能支持到4Mbps或者8Mbps了。
I2C是两根线,SDA(数据)和SCL(时钟),是一种半双工同步传输协议。主机在发送开始信号之后,先发送7个比特的地址位和1个比特的读写位,每个从机有自己的I2C地址,当发现该条指令是发给自己的时候,拉低SDA线(即回复ACK信号),然后主机发送或接收数据,完成传输。传输完成之后,主机发送停止位,完成该次传输。I2C最早是由PHILIPS提出来的,用于晶片间的传输,理论上可以连接128个从机(一般最多只接10个),原则上只能以PCB板上的铜箔线路来走,然而目前许多应用却是把I2C缆线化。另外,I2C总线的管脚都是开漏输出,必须外接上拉电阻,阻值可以根据总线速度来推算,一般我们常用400kbps传输速率(标准模式:100kbps,快速模式:400kbps,高速模式:3.4Mbps),上拉电阻选用2.2K。
SPI是四根线,分别是CS(片选)、MOSI(主发从收)、MISO(从发主收)、CLK(时钟),是一种全双工同步传输协议。主机送出CLK信号,主机到从机的数据在MOSI线上传输,从机到主机的数据在MISO线上传输。在启动传输之前,需要先拉低(一般是这样,也有各别芯片是CS高有效)对应从机的CS管脚,在传输完成之后,再拉高CS管脚,从机的SPI Slave模块进入休眠。SPI由Motorola发明,与I2C相同可以接多个从机,只是每增加一个从机,线路至少要增加一条,其发送与接收可以同时进行,传输速度可达到几Mbps水平,比I2C快。
UART和后面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后面两者是同步的,要有统一的时钟线,而UART不需要,接线方便,但收发双方都需要配置相同的波特率,即设备要有自己的时钟源;I2C协议中是有地址规则的,因此在一对多通信的时候更有优势。常用来连接传感器;SPI编程简单,在设备不多,端口充足,对通信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应用,较常用来连接EEPROM、FLASH或液晶显示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