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耕耘的锂电池PACK市场发展趋势,值得你了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全球多样化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变化着,包括我们接触的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那么你一定不知道这些产品的一些组成,比如锂电池PACK。
锂电芯厂商涉足锂电池PACK行业将成为一种趋势。对于中小电池企业或者锂电芯厂商而言,锂电池PACK市场正在成为一个可耕耘之地。PACK是连接上游和下游的关键环节,电池PACK组成主要包括电芯、模块、电气系统、热管理系统、壳体和BMS几个部分。
众所周知,动力锂电池从生产到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有个核心的环节——PACK成组。无论哪种类型的动力锂电池单体,都必须经过PACK成组、检验合格之后,最终才能使用于新能源汽车上。然而目前,行业内并未对各家新能源车企所使用的动力锂电池及电池模组标准定型,所以据了解,不同的汽车厂商几乎都没有采用相同的模组和生产工艺。这不仅导致动力锂电池面对众多规格体系不兼容的尴尬,迥异的电池规格及生产工艺也制约着公司的生产效率,无法有效地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同时,也对电池生产所需的自动化产线设计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随着生产的分工趋势越来越明显,带动电池行业的深度发展与分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动力电池PACK行业逐渐起步并取得高速发展。据有关权威统计2011年作为动力电池PACK行业的早期发展阶段,全球动力电池PACK行业的市场规模并不高,仅在39.8亿美元左右;
在锂电池行业,PACK环节是锂电池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关键环节,承上启下。据大数据了解到,目前60-70%的电池PACK都是由电芯企业完成(客车领域应该几乎达到100%)。一般来说,电芯企业会通过自行组建PACK生产的方式,将电芯自行封装制成电池组之后,再打包卖给下游终端客户。
现阶段国内动力锂电池PACK水平差距悬殊,行业内真正能够满足下游整车厂商需求的优质PACK厂商寥寥无几,这就导致一些技术能力强、设计方法优秀、行业相关经验丰富的自动化集成商深受锂电生产公司的青睐。
行业内最主用的生产商大多集中于日本、韩国等在电池行业深耕多年的国家和地区,同时还有一小部分集中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到2017年,全球动力电池PACK行业市场规模已经快速增长至386亿美元,2011-201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6%。
PACK业务本质上是典型的系统集成,系统集成业务的特点是固定资产投入较低,毛利率较低,需要较高的资金周转率,内核技术不高,关键是工艺,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及客户端,以及上游供应链管理。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电池PACK技术总体由三类主体执行:电芯制造公司,整车制造公司和第三方独立或合资的专业PACK公司。据不完全统计,60-70%的PACK是由电芯公司完成(客车领域应该几乎达到100%),10-20%是由整车公司完成,20%是由第三方完成的。
业内相关人士认为,如果使用相同的标准模组搭建电池PACK,不仅能够迅速为不同车型提供合适的电池包,而且还能在结构上优化电池散热,提升电池PACK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开发费用。此外,企业按照统一的生产标准投入生产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电池包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让生产过程更加高效。
由于进入门槛高,锂电PACK厂商的内部竞争对手会相对稳定,但是随着产业链各自之间不断的“联姻”,市场竞争格局也呈现出新的态势。强强联合不仅巩固了各自优势地位,还能实现了1+1>2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动力电池PACK行业流行“兼并购”的原因之一。在研究设计过程中,一定会有这样或着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促进产品的不断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