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五年,就要登上一个职业生涯的新台阶?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每年春节时,自己习惯地对过去和未来进行一些思考总结。
正所谓,辞旧迎新。
总结展望的具体内容是不会分享,一来过于隐私,二来过于具体的内容往往容易引起误导。
但是,我还是很乐于分享其中的一些方法和感悟。
比如去年在《又要到制定一年之计的好时节》一文里介绍了人生“六个高度”(The 6 Horizons of Focus)的个人发展规划模型。
今年发现“六个高度”和OKRs是一个好搭配。
在分享的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写作这种慢思考方式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绪,进而深化认知。
这篇文章就最近看到的一个观点,分享一下近期自己对中期职业发展规划的感悟。
在职业生涯里,每五年登上一个新台阶,这具体会是什么一个情况? 这里要先定义职业生涯的“台阶”。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关注薪酬:50~100W -> 100W~200W -> 200W~400W -> …… 有的关注职称:团队专家->领域专家->业务总监->产品总监->公司高管->... 每个公司会定义员工的职级路径,以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发展,比如阿里的P5到P14,腾讯的4到17级,字节的T1-1到T5-2,微软的L59到L70,等等。不过,这些通常无法直接映射在五年一台阶上。 也许,对于个人更直观的是将自己在公司的向上汇报线看作之后职业生涯的台阶。每五年要登上一个台阶,即你每隔五年要登上你汇报线上的人的位置。
我看了一下自己的汇报线,按这个速度,我离微软CEO还有35年。退休前无望。
或者我们可以从汇报线上看出,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一条不断提高业务影响力的过程。
我们从刚开始的负责几天能完成的小功能,到负责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完成的业务场景,再到负责更长生命周期的业务项目,再到负责完整的业务领域甚至产品,等等。
或者,我们从刚开始的只代表个人并只考虑如何展示好自己的工作,到开始站在项目团队的角度考虑如何展示好项目成果,再到代表具体的一个业务领域或者产品发言,等等。
简言之,要在职业生涯上取得持续的快速发展,这需要不断地获取更大的业务影响力。
这是我更想谈的问题。因为我觉得这里隐含着一个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严重认知误区。
这个误区是——认为职业生涯的成就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
“我能力强或者够努力,所以我升的快。”“我看到有人升的更快,那么对方应该比我能力更强或者更努力。我只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或者变得更努力,那么我也一定能升的那么快。”
事实上,自己当下的职业生涯成就主要取决于自己比别人多拥有的“特权”(priviledge),而我们往往并不能意识到自己拥有这些与众不同的特权。
这些特权可能来源于你的教育背景、你的年龄(所经历的社会时期)、你身边的人(亲人朋友、上司同事等)、你的家庭状况、你的外貌体型、你的民族,你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等等。
或者更直接地说,有的人过去几年职业发展顺利,很可能遇到了顺利且重要的项目而这工作恰好是现在的你比较熟悉的技术知识,遇到了非常认同自己的上司和同事,拥有生活上非常支持并能直接帮助到你的家人和朋友,等等。而和你技术能力相仿的有些人却没有这么“幸运”。
其实,程序员就是享用这个时代带来的大量特权的一个群体。无论是论薪酬还是论职业生涯发展速度,程序员群体都非同寻常地快,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比其他职业群体在智商/情商和个体努力上有明显的优势,虽然我们总能给出万千理由说明程序员更加优秀。
例如,互联网大厂随便挑一个工作十年的员工,在薪酬上便很可能完爆在国企单位工作了二三十年的高层,难道前者真的比后者的能力更强或者更加努力?我想,很多时候答案是否定的。
然而,即使如此,现在互联网上的言论也许连五年一台阶都嫌慢,恨不得三年一台阶甚至更短。美其名曰:互联网人的速度。
注意,这里并不是想鼓吹“宿命论”或“认命论”,而是提醒我们要看清楚我们身上拥有的那些帮助我们获得当下的职业成就的“特权”,或者那些我们和他人相比所没有的“特权”。
这个事情谈起来确实不舒服,但为了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发展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因素。
在谈谈如何积极规划职业生涯之前,我想先谈谈另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需要每五年登上职业生涯的新台阶?
为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或者能更有所作为的职业地位,我们自然需要在职业生涯不断登上新的台阶。
然而,我们很难一直轻易地登上职业生涯的新台阶,往后的台阶需要的“特权”和时间肯定越来越苛刻。
止步不前的时候,我们便会非常忧虑自己的未来,担心后来居上的人替代了自己。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网络上充斥着程序员35岁危机的言论——如果35岁后不能在事业上更进一步,程序员就得失业了。
我认为,这里存在的的认知误区是——认为职级的台阶等同于职业生涯的台阶,进而只关注到职级的台阶或者薪酬的台阶,而忽视了职业能力的台阶。
之前说过,职级或薪酬受“特权”的影响非常大。职业能力的发展才是我们应该重视,且能努力掌控的。
当我们关注职业能力的台阶时,我们考虑如何提高业务影响力的时候则是更多地考虑如何提高业务掌控力。
当我们十分熟悉某个业务场景下小功能的设计和实现时,我们是否考虑过自己离掌控整个业务场景在能力上还有多大的差距?当我们十分熟悉负责的业务场景的技术工作时,我们是否考虑过自己离掌控整个项目工作在能力上还有多大的差距?
……
如果我们一直在做着当前能力台阶所及的事情,自然容易被后来居上。
如果我们一直保持职业能力台阶的提升,我们自然能够保持职业能力上的竞争力,一来不容易被淘汰,二来遇到职业机遇的时候更容易把握。
当我们一直仅仅关注着那个具体技术更热门更高薪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一直停留在第一个台阶上,难以进步。
学习和应用某种具体技术,多是第一台阶的事情。
从我现在的感受看,起码完成第二个台阶才算是结束职业生涯的新手期,这个时候职业生涯的重头戏才真的开始。
可惜,现在网络里多是新手期经验分享。或许,缺乏经历的新手可能也很难理解高手期的观点和经验,甚至觉得多是形而上学的内容。
综上所述,我认为应该努力每五年登上一个新台阶,然而我们该重点关注的是职业能力的台阶,而不是职级和薪酬的台阶,虽然后者通常更能代表职业生涯的里程碑。
在职业生涯的中长期规划里,我们应该将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作目标,而职级和薪酬只是目标可能的附属物。
比如,我们要先描绘出登上职业生涯新台阶后的自己,然后朝着这个目标所具备的能力和特质去发展。
也许,五年后我们并不能如愿地登上职级的新台阶,但我们还是很有可能成为那个理想中的自己,然后在职业机遇出现的时候抓住它。
我们更应该将每五年登上一个新台阶应用在人生的成长规划中。
比如,我们应该将每五年成长成一个更优秀的人看作更重要的成长目标,即每五年需要定义自己觉得更优秀的人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登上职业生涯的新台阶为的是让自己觉得登上了人生的新台阶,但是登上人生的新台阶并不一定需要登上职业生涯的新台阶。毕竟,职业生涯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且不是绝大部分。
人生的台阶,是一段段漫长的修心之旅。其实,五年一台阶的节奏已经比古人快上一倍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有想法交流或意见反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题图: https://pixabay.co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