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技术标准来了!无线充电技术能否一飞冲天?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众所周知,现在我们一旦要出门,手机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可以说离开了手机寸步难行。但是随着手机耗电量越来越快,很难有手机的续航能支撑两天,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一天或者大半天就会产生电量焦虑。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手机充电的性能需求日益增长,焦点渐渐锁定在了“无线充电”身上。但现在出现的无线充电器仍然需要将手机放置到充电器的托座上,无法摆脱束缚。手机无线充电技术由于不需要连接充电线,这些年发展非常迅速。但是,随着产品的使用,人们也发现了不少缺点。那无线充电到底是充电神器还是宣传噱头?
众所周知,无线充电技术(英文: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但中兴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采用感应式 [1] 。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市面上无线充电的手机主要是采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实现无线充电的。充电器和手机之间没有接口。手机内置了接收线圈,充电器内置了发送线圈。它们之间通过电磁感应将电量充入手机。无论你买什么品牌的手机,只要兼容充电头的无线充电标准,基本都能充电。在使用场景上,由于省去了有线充电的“插拔”动作,很多用户早上到公司工位,手机往往会被放到无线充电器上,随用随取,随放随充,这样的情况下,白天手机几乎时刻在满电状态,高功率无线充电更加没有必要了。
近日,工信部一份《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的出炉,引起网友热议。工信部在意见稿中表示,自2022年1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在国内销售、使用的移动和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额定传输功率要求小于50W此次工信部发布的意见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给了行业的一个指导意见,有助于促进行业的规范性众所周知,无线充电虽然可以不插线,但手机和充电器之间的距离,虽然很小。随着各大品牌智能手机竞争的加剧,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功能也越来越受到手机厂商的重视,无线充电也进入了快充时代,这次意见稿的发布,在功率方面对品牌起到了引导作用,品牌的发展方向将有望从“追求如何达到最高功率”,改为“如何维持高功率传输”,未来将推动自身科研水平稳中求变,在商业化方面发展新思路,拓宽新渠道,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引导企业在新规定中寻求新的创新,从而能够大大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更好地赋能消费者的生活。
从上游生产到用户习惯,从政策到厂商技术,无线充电器目前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手机取消有线充电,彻底摆脱线材束缚,可能比我们预想的更早到来。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真正的无线隔空充电一定会成为现实,我们一定会实现充电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