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建对技术的信任?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面部识别、5G、人工智能、数字追踪……无须讳言,一些人对这些旨在改善日常生活的创新技术愈加持谨慎态度。
在某些情况下,我完全理解人们的这种谨慎态度。此类担忧不乏合理性,亦有必要就之展开公共讨论,特别是涉及到交通、安全等生命攸关的领域则尤为如此。他们的疑问需要得到解答,因为只有设法打消围绕某些创新而产生的疑虑和不确定,才有可能重新建立人们对新技术的信任,并使之为公众所接受。
在泰雷兹,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相信我们可以帮助解答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我们的高科技解决方案旨在满足社会的根本需求,我们为之进行了大量投入以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重视人才资本,拥有包括 33000 名研发工程师和 3000 名研究人员的团队;我们为创新活动投入了大量财力,仅去年一年的自筹研发经费就超过 10 亿欧元;我们还投资于开放的创新政策,并在过去五年里甄选了1000 家合作的初创公司,与全球多家大学和研发中心签订了 30 项框架协议,并携手领先研究机构建立了 20 个联合实验室*。
然而我们的使命并未止步于此,我们的角色还在于推动“开明创新”。能够解释我们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并确保履行我们的道德承诺,是重塑人们对技术信任的关键。技术本身并非目的,而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在这个日益复杂的世界上,即使一些工具或技术有可能帮助我们克服看似不可逾越的挑战,但如果人们不了解这些工具或技术的工作原理,又何以对它们产生信任?
这正是泰雷兹集团“构建共信未来”宗旨的精髓所在。企业需要与利益相关方(员工、客户、供应商、股东、政府等)合作,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而在假新闻、猜疑乃至戾气遍布的当今世界,这一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要信任一个人,就必须先了解他;技术创新也是如此。”
技术进步常常会引起人们的质疑和担忧。我们都记得蒸汽机车在问世之初引发的恐惧,以及19 世纪英国卢德派人士和里昂丝织工人对新型纺织机械的激烈反对。
今天,许多现代创新成果的非物质性,使得人们的此类反应更甚从前。19 世纪的磨坊工人对机械织机的工作原理多少有些直观了解,前人对蒸汽机车或早期汽车背后的技术也略知大概。总的来说,他们的担忧通常来源于新机器可能引发的剧变和失业,或是对高速长途旅行可能扰乱时空连续性的焦虑。
然而,今天的大多数人对智能手机的工作原理知之甚少。他们将无比私密的个人信息共享到神秘的云端。至于物联网,尽管一直是热门话题,但是否有人确切地知道它究竟为何物?
要信任一个人,就必须先了解他,了解他的背景来历,了解他的行为动机。技术创新也是如此。有知方能生信,无知则只会催生恐惧、厌恶、似是而非乃至阴谋论。
教育是建立或重塑人们对技术信任的唯一途径。学校系统固然在对日常工具和技术的基本认知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科技公司同样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技术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一切都取决于人们如何使用它。”
为了赢得信任,科技公司需要以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方式行事。他们需要教育客户,对自身的创新作出解释和说明。
因为技术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一切都取决于人们如何使用它。公民大众作为技术的使用者,需要以开明的眼光审视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这样才能形成明智的观点。
要让公众相信一项新技术的益处并非易事。例如,放射性的发现固然为医学实践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好处,却也开启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潘多拉魔盒。我们应该将这些毁灭性后果归咎于玛丽·居里,还是归咎于这些技术的使用者?
今天,对网络犯罪、追踪和“机器觉醒”的恐惧日渐流行。我们只有简单明了地解释这些事物并保持透明,才有可能驱散这些恐惧。这也是泰雷兹在人工智能领域倡导TrUE AI 方法背后的理念。我们相信,只有当人工智能是透明的(可以被看到符合技术规范并遵循明确规则)、可理解的(能够用人类可以理解的语言解释其制定和执行决策的原因)和合乎伦理的(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人工智能才有望赢得人们的信任。
本着同样的精神,我们每年都会发布一份网络威胁情报报告。对于泰雷兹而言,这样做并非仅仅为了推广自身的解决方案,更是为了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启迪,帮助人们更好地审视对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兼具重大意义的议题。
在泰雷兹,我们将解释事物视为自身的责任,不仅仅体现在对社会大众的启迪,更体现在与客户的日常互动当中。因为我坚信:要应对当今时代的重大挑战,人类的智慧不可或缺;在科学和技术的进步面前,一切难题终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