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普及难点在哪?我国应如何选择无人驾驶道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无人驾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也是各国都在积极推进的一项技术。因为,在未来,无人驾驶必将是主流。通过无人驾驶,我们能够解放自己的双手。但是,无人驾驶到来的日子还需要一些年限,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成本问题。此外,本文中,小编还将介绍我国无人驾驶汽车发展道路的选择。如果你对无人驾驶具有兴趣,不妨继续往下阅读哦。
一、无人驾驶受成本约束
无人驾驶汽车尚不能投入量产,除了安全性目前仍无法保证外,高昂的生产成本也是另外一大制约因素。
无人车必须依靠传感装置录入周边信息,就好像司机的眼睛一样。据工作人员介绍,百度无人车一共有8只最主要的“眼睛”,其中造价最高的是车顶360度不断旋转的圆柱体,也就是64线激光雷达,能检测到120米范围内的障碍物。
包括谷歌在内的不少公司都采用了同样的激光雷达,而今年该装置卖价曾经高达50万元人民币,甚至超出了百度采购国产车的成本。
“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全世界只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这种激光雷达。”,百度联合福特共同投资了Velodyne的公司,要求其在5年内将该激光雷达的价格降至500美元。
目前64线激光雷达的卖价高,并非因为成本高,而是因为产量低,销量少。加上研发成本和公司利润,才导致售价高昂。
二、我国无人驾驶汽车发展进路的选择
在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的过程中,欧洲汽车制造商指出,他们将采取渐进战略,因为一旦直接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将需要修改大量法律,而该法律尚未得到修订、修改。另一方面,汽车制造商不能确定是否应对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造成的交通事故负责。 小编认为,选择无人驾驶汽车发展道路的标准应该从欧洲汽车制造商等立法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像Google这样的无人驾驶汽车的价值角度出发。 因为方法上的差异只是过程上的差异,所以结果必须全部指向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
在特定的道路上,小编认为,我国的无人驾驶汽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道路。一是因为全自动无人驾驶车辆具有更高的技术要求,并且相应地具有更高的法规要求。在缺乏辅助自动驾驶的相关实践和法律经验的情况下,直接为全自动无人驾驶车辆制定相关立法在技术上必然会很困难。通过辅助自动驾驶到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提高公众对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理解,制定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立法的经验将更加成熟。第二是在责任方面需要协助自动驾驶阶段的过渡或缓冲。我国目前对机动车交通事故的责任主要是驾驶员过失的责任,但没有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的驾驶员,由无人驾驶汽车引起的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将发生颠覆性变化,即使从人员公司的责任已变成产品责任,巨大的变化挑战了法规。但是,如果首先进行半自动驾驶的开发,则立法已经在制造商,驾驶员和其他主体之间分配了一定程度的责任,并且对无人驾驶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为全自动和无人驾驶分配职责将更加合理和谨慎。第三是基于社会公众接受度的观点。公众接受无人驾驶汽车将花费一些时间,尤其是由于对其安全性的怀疑。在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的初期开发中,他们可能会处于观望状态。在此过程中,即使是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偶尔发生的交通事故,即使它们远低于当前的汽车事故率,由于受害乘客的无误和“无能为力”,公众也会加深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怀疑。。为了增加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接受度,必须给公众时间以批准,半自动驾驶汽车恰巧为他们提供了学习无人驾驶汽车的机会。
以上便是此次小编带来的“无人驾驶”相关内容,通过本文,希望大家对限制无人驾驶汽车量产的成本因素以及我国应当如何选择无人驾驶进路具备一定的了解哦。如果你喜欢本文,不妨持续关注我们网站哦,小编将于后期带来更多精彩内容。最后,十分感谢大家的阅读,have a nic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