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核心技术攻关放到首位,智能制造“并联推进”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4月14日,工信部公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
《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
“十四五”期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达2级及以上的企业超过50%,重点行业、区域达3级及以上的企业分别超过20%和15%。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国内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中国将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智能制造“并联推进”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也指出,目前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工业门类之间技术水平差距过大,中国发展智能制造必须解决布局工业4.0、推广工业3.0、“补课”工业2.0并联推进的问题。
因此,《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
面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缺口将加速制造业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这也是中国智能制造业面临的全新挑战。而未来,我国将面临更加严格的资源环境约束,这也对通过智能制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国际方面,许多大国也进一步关注智能制造,美国、德国、日本和欧盟等都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抓手,均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发展战略,力图抢占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攻关核心技术
《意见稿》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列为重点任务的第一项。
《意见稿》要求聚焦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突破设计仿真、混合建模等基础技术,开发应用增材制造、超精密加工等先进工艺技术,攻克智能感知、高性能控制、人机协作、精益管控、供应链协同等共性技术,研发人工智能、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突破一批“卡脖子”基础零部件和装置。
我国的智能制造在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方面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意见稿》希望通过加大技术攻关来提升智能制造的供给能力,增强产业的安全可控。
近几年,中国工业软件和智能制造核心装备取得重大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仍比较薄弱,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亟待提升,制约着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
让智能制造助企业降本增效提质,需要企业与服务商之间的融合创新,打破不同企业间的边界,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在一些重点行业打造一些标杆场景,在市场引导下,分步推广智能制造的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