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恒泰89家子公司一半亏损,两次申报财务数据存差异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4月19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国科恒泰(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科恒泰”)恢复了发行上市审核,其曾在4月1日因财务资料更新而中止上市审核。
招股书显示,国科恒泰成立于2013年,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的分销和直销,注册资本为4.00亿元,实控人为国科控股,控制48.01%股份。
据悉,国科恒泰本次拟发行股票不超过7060万股,募集资金约6.16亿元,将用于物流建设、系统升级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国科恒泰的业绩总体上保持增长。2018年至2020年,国科恒泰营业收入分别为36.37亿元、52.79亿元、69.5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98亿元、1.57亿元、1.58亿元。
此次并非国科恒泰首次冲击资本市场。据悉,2017年6月7日,国科恒泰申报上交所主板IPO,但2018年11月,国科恒泰的上市申请被否。
当时,发审委注意到国科恒泰未充分论证现有经营模式是否符合“两票制”的要求。如今,该问题再度被监管部门重点关注,要求其说明相关事项是否已整改完毕,以及前次和本次申报的信息披露、财务数据差异情况及原因。
“两票制”政策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对此,国科恒泰表示,自2018年国家层面开始推行“两票制”以来,各地的中小型经销商选择通过与其等分销平台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将医院资源导入平台型企业,截至2020年末,国科恒泰已成立了52家合资分子公司开展院端直销业务,共计设立了89家子公司。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89家子公司中,有45家子公司2020年业绩出现亏损,亏损家数占比达50.56%。
对于子公司亏损的原因,国科恒泰表示,一是因为大部分子公司的设立时间较短,可能存在入院销售毛利额无法覆盖期初企业运营成本的情况;二是终端医院在更替经销商关系、转换银行账户等进程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子公司实际业务开展情况不一。
业内人士认为,国科恒泰设立这些子公司是为了应对“两票制”而进行的重要战略布局,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下沉销售渠道,以实现对其销售终端医院的进一步覆盖。但过半子公司都为亏损状态,国科恒泰是否得不偿失呢?
由于各地推进耗材“两票制”的进展不一,国科恒泰的直销模式也存在两种类型,一是平台直销业务,二是院端直销业务。
2017年,国科恒泰开展院端直销业务,对此,监管部门要求国科恒泰说明是否存在产品通过分销模式销售给经销商,再买回由该公司以院端直销模式销售给医院的情形,是否存在重复确认收入情形。
国科恒泰表示,非“两票制”区域的终端医院资源的入院资格,部分由原二级经销商导入给国科恒泰的子公司,若终端医院存在具体的产品需求,则销售入院的子公司亦可能向该二级经销商进行采购,因此存在部分产品,由国科恒泰销售给二级经销商,再由二级经销商通过国科恒泰子公司入院的情况。
国科恒泰称,出于谨慎性原则,其在院端直销模式下向二级经销商采购的产品中与平台分销模式下向该等经销商销售产品线重合的情况下,该公司的下平台入院销售业务仅确认毛利额。
在前次申报财务数据中,国科恒泰将院端直销业务按净额法列示,但该项业务收入按总额法列示更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和行业惯例。
这导致其前次申报财务数据有些许差异。而本次首报又与前次申报财务数据在2017年存在重叠,因此国科恒泰对2017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调整。
其中,国科恒泰的应收账款从7416.34万元调整为1.44亿元;应付账款从4.35亿元调整为5.70亿元;采购总额从24.49亿元调整为25.70亿元,最终对2017年净利润的影响为调减6.03万元。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国科恒泰的院端直销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62%、5.51%、5.94%。相对平台直销业务来说,毛利率水平较低。
国科恒泰表示,2020年院端直销业务收入占比显著上升,导致该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有所下滑,随着该公司期间费用同比增长25.77%,导致该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2.27%。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