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到底有什么魅力,全世界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参与造车?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盖房子的、做手机的、造火箭的、卖家电的,都开始造车了,你最后会买那家的车呢?”
一个大国,必须要做强实体经济,有自己的核心制造业和齐全的产业体系,这个认识被每一轮的世界危机所夯实。我们知道,二战以来的主要工业国,美国、日本、德国都靠着设计制造汽车,为本国的制造业挣够了面子,同时这些发达国家凭借经年积累的技术壁垒,换来超额财富,稳固了其在全球分工中的上游地位。以日本为例,汽车产业一直被视作“经济的压舱石”,而位列世界500强的日本制造企业中,一半的利润取自造车。20世纪以来,对能源安全异常敏感的日本政府还确立了押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顶层战略,将激活经济局面的重任交给了本国的汽车产业。
10年前,业内人士形容国内互联网格局为“TABLE”,即腾讯系(T)、阿里系(A)、百度系(B)、雷军系(L)、周鸿祎系(E),360在互联网界占有一席之地。如今,360似乎有些“掉队”了。
为了挽救下滑的业绩,近年来,360曾尝试手机、信息流、直播、短视频等风口,但都没有明显起色。如今,周鸿祎又将目光转向了炙手可热的造车生意,新的风口,能为360带来新的机会吗?
自特斯拉开启汽车智能化大门的那一刻起,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纷纷开始躁动起来,但当时许多人想不到的是,还有一批蠢蠢欲动的手机厂商,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起”,时至今日却实实在在的迈入到造车的洪流中。
近一两年以来,手机厂商入驻汽车领域的消息层出不穷,除了此前人们熟知的华为、苹果、小米等品牌“下海造车”以外,近段时间有媒体透露OPPO公司CEO陈明永近两周会见宁德时代中国乘用车事业部总裁朱威、带队拜访中汽研,且在更早的时候,OPPO与上汽集团零部件公司零束的SOA构架项目进行沟通、与理想汽车对引进蓝牙钥匙的事宜进行协商...魅族也紧随其后透露其欲在汽车领域“搞事情”的消息,其前几日发布的官微“首辆合作__,明天聊聊”,海报的下半部分明显是汽车正面的轮廓。虽然两者都还未正式官宣要造车,但种种信号表达的意义不言而喻。
3月30日,雷军宣布小米将成立全资智能电动汽车子公司,正式跨界进入造车领域。欲造车的小米也毫不差钱,账面资金充裕。于是,“雷布斯”计划首期投入100亿人民币,10年内投入100亿美元。
雷军亲自带队,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席执行官,让小米造车的消息瞬间被刷屏。这意味着,造车赛道上的参与者越加多元化,往后也不再是特斯拉、“蔚小理”这样的先行者搅弄风云。如果说“蔚小理”是首轮跨界造车的代表,那么科技派则是掀起第二轮造车潮的中坚力量。2021年以来,百度、小米、苹果、滴滴、OPPO、360等企业纷纷宣布造车,以各种姿势杀进智能电动车行业,谋划自己的造车大业。
不过话说回来,汽车到底有什么魅力,全世界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参与造车?
科技公司敢于造车、积极造车,首先跟他们手握智能科技分不开,但是电动汽车第一梯队成员穿越生死线,并成功活下来,还留下了宝贵的 “经验大礼包”,这大概是科技巨头不怕失败的原因之一:新能源造车第一梯队的选手已经证明,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一片大蓝海,能赚钱!
造车业的入场券,动辄百亿,门槛实在太高了,所以活下来的蔚来、小鹏和理想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无一不是几经生死,惊心动魄。但是科技巨头可以避免这一难题。
众多科技公司,在参考了 “第一梯队” 里企业的发展之路后,得出宝贵经验:为降低造车失败率,我们可以与汽车公司合作,而不用自己造硬件?传统车企也很欢迎科技公司前来合作,传统车企也急需转型,跟科技公司合作,能避免漫长的技术研发过程,两方一拍即合,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