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背后的一些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前段时间,东城法院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发布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案件的调研成果。东城法院表示,预计因人脸识别和涉个人健康信息引发的纠纷将增加。
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早已从公共安全领域扩展到商业领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手机解锁、支付转账、交通安检甚至公园、社区等地也都随处可见。近期,众多公园为了响应“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中:“提供健身步道等便民健身场所覆盖面”的相关号召与要求,分别建立了许多智慧化健身场景,包括具有采集人脸识别功能的步道系统。如今市场上的部分智慧健身设备不具有人脸识别信息安全的认证功能,不经过本人授权同意就将个人人脸信息录入,具有重大隐患和违法行为。
近期,与人脸识别相关的话题引发热议。今年1月,广东省检察院部署了该省检察机关针对人体生物学特征采集识别系统开展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项工作。近日,江门市江海区检察院就辖区住宅小区违规安装“人脸信息识别”门禁系统,涉嫌侵犯不特定多数人个人信息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一案,召开了主题为“人脸信息识别系统安全监管”的公开听证会。据悉,这是广东省检察机关首场人脸识别方面的主题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代表等7人组成听证委员会,与公安局、市场监管局、教育局、发改局、住建局有关代表展开研讨。街道办事处和群众代表旁听。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近些年炙手可热的新技术之一,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便利了大众生活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今年3·15晚会,就曝光了一些品牌门店使用摄像头非法采集顾客人脸信息的情况。近日又有新闻曝光了类似事件,人脸识别频现“雷区”,引起人们关注。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3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人脸识别技术心存疑虑,担心个人信息泄露(62.1%)、容易被盗用(52.7%)最受关注。要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66.1%受访者呼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63.5%受访者建议加大研发,提升精准性、安全性。
齐鸿梅说,在姓名权纠纷中,盗用、冒用姓名情况突出。在调研样本中,94%以上涉及被告为法人(以公司居多)的情况。部分被冒名者曾有过丢失身份证的经历,或者是相关公司的员工,并曾向公司提供过本人的身份证号或身份证复印件,也有的被冒名者与冒名者系朋友。其中,利用被冒名者信息成立的公司,多半存有非法目的,这些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反而无法成为侵犯姓名权的被告,某种程度上逃避了法律的制裁。而根据工商登记管理部门反馈情况,其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冒名、盗用姓名的情况产生,需法院出具相关裁判文书后确认。
“人脸信息识别”门禁系统属于技防系统,上述小区涉嫌违反《广东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未向技防管理部门申请并通过审核、验收,就擅自在公共区域安装、使用技防系统。同时,小区的物业仅口头告知收集业主人脸信息用于门禁,并在未向业主和住户明示“人脸信息”存储、传输、提供等信息的情况下,就收集人脸信息、电话、住宅地址等个人信息,涉嫌侵犯不特定多数人的个人信息、隐私等社会公共利益。
王惠觉得,应该按不同的用途进行分类处理。必须用到人脸识别的情况下,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后可以使用,“政府应加强资质审查,进行严格管控和规范”。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应提供其他方式供大家选择,而不是强制要求。调查中,63.5%受访者认为应加大研发,提升技术的精准性、安全性。41.6%的受访者希望建立可追踪的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