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和阻挡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前段时间结束的两会中,“智慧家居”首次写入了“十四五”规划纲要,业内人士认为该规划的出台将推动智能家居进入黄金发展期。
“十四五”规划纲要以较大篇幅对“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出了部署,在“数字化应用场景”专栏中特别列出“智慧家居”一栏,明确未来5年要“应用感应控制、语音控制、远程控制等技术手段,发展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监控、智能音箱、新型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
智能家居其实仍然算是一个比较崭新的概念,仍然在摸索阶段。某种程度上说,智能家居其实是智能化浪潮下催生出的产物。通过手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等产品作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枢,用语音、按钮等方式来操控配备了IoT模块的电灯、扫地机器人、窗帘、洗衣机等,就构建起了大众认知中的智能家居系统。而绝大部分厂商的IoT或者说AIoT体系,本质上都局限在单品或者局部组合智能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全屋智能仍然有很远的距离。
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用户最期待的物联网落地场景是什么?结果大多数消费者选择了家居,这证实了家电智能化的消费潜力。以现在的技术条件和产业能力,开发一款智能化产品并不难,但产品不能跨场景信息互联,体验必然是割裂的,不可能升级为智能家居。所以通关的产品基础是物物互联,生态开放的前提是云云互联。几乎每个有志于智能家居的玩家都关心生态,但互联网的逻辑有点走火入魔,沿袭惯用的免费低价策略,用流量做爆款,导致近年来国内消费级IoT产品的单价年均降幅在5%左右,这显然是一种脱离了产业积累和服务体验的逆进化。
随着智能家居快速发展,功能日益完善、成本不断降低,在下沉市场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尤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措施对智慧家居下沉三四线市场会起到较强引领作用。目前已经有大批智能家居企业、平台企业等布局下沉市场,基于下沉市场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围绕小镇青年等群体需求,开发定制化的智慧家居产品,未来有极大的想象空间。然而,当前部分智能家居对于很多并非Geek的普通消费者而言,仍存在一些使用不便,尤其是没有做到跨品牌、跨品类的互联互通。如果用户想构建一个完整的全屋智能系统,往往需要购买同一品牌的产品,然而同一品牌未必每一款产品都好用。如果用户分散购买,又会出现不断切换操作平台的情况,极大影响用户体验,还需要专门研究产品的用法和性能,这和消费者希望一键操作实现的“场景化智能”仍存在距离,如何围绕用户根本需求来实现“以人为本”的智能家居,将是当下智能家居厂商的主要目标。
华为全屋智能的核心架构:“一个主机两张网”+”N大系统”。其中,“一”指的是搭载鸿蒙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全屋智能主机,可以理解为整个体系中的中枢和大脑。“两”指的是连接系统中各个设备的两张网,一个是PLC技术的控制总线,优势在于稳定、成本低、安装简单;另一个是全屋WiFi 6+,支持1拖5子母路由模式,实现全屋覆盖,同时支持鸿蒙Mesh+无缝漫游技术,具备低延迟和高速率的无线连接特性,在家处于移动状态,无论走到厨房还是卧室,网络依然高效稳定连接。”N”指的是鸿蒙生态融合的各大系统,如照明系统、水健康系统、环境系统等,系统的协同构成了智能场景,系统化的智能驱动生活品质能级的跃变。
过去的家电卖场销售人员奉行三句话法则,“能动则动起来,能体验就体验一下,能说话在就放出声来”,但今天的智能家电尚于尝鲜消费阶段,在销售人员准确把握产品卖点之外,还需要重新设计顾客截流和转化场景感知,打造深度嵌入的共情能力,李奥贝纳有句名言,“卖牛排其实卖的是煎牛排的滋滋声”,这个逻辑对智能家电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