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RFID在物流行业中的利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安踏集团一体化物流产业园二期项目——FILA智能物流中心在福建省晋江市开工仪式顺利举行,标志着安踏集团迈入智能物流新时代。安踏集团一体化物流产业园总占地面积522亩,分两期建设,总投资超50亿元,涵盖物流基地一期和二期智能物流中心及配套约5000人的公寓型生活区,未来将成为安踏集团后台运营管理中心和大数据管理中心。其中,一期已于2018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此次二期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近200亩,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预计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入运营。
该项目将应用轻载堆垛机、多层穿梭车、机器人等先进的自动化物流设备,并融入“RFID”“货到人”等先进物流技术。该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安踏集团物流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及服务能力,实现B2B和B2C等多种运营模式的融合,物流整体效率将提升200%。安踏集团物流平台未来还承载着支撑集团2025年双千亿的战略目标,布局全国,逐步建成晋江、华东、成都、郑州、沈阳5个区域总仓和若干个云仓的高效物流网络。
近期,由菜鸟主导的“精准射频识别技术”曝光,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而这一新技术便是被称作第三代识别技术的RFID技术。长期以来,物流一直是RFID技术的一大核心应用场景,通常用于供应链的商品流通中的货物盘点、出入库交接,以及全链路追踪等等,对提升仓储物流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很大好处。EPC global标准体系是面向物流供应链领域制定的特定标准体系,目标是解决供应链的透明性和可追踪性。为此,EPC global制定了EPC编码标准,可以实现对所有物品提供单件唯一标识,也制定了空中接口协议、读写器协议等。
门店发货也成为了零售商2020年遇到的一大挑战。根据埃森哲(Accenture)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参加调研的116家零售商中没有一家能够在24小时内完成线上订购商品的交付,零售商平均需要2.8天才能完成订单。相比之下,2019年的这一数字为1.8天。可见,疫情之下,包裹运输量上升,增加了物流的压力,致使延迟交付成为普遍现象。研究结果并未将投资了RFID技术的零售商与没有投资的零售商区分开来,但是那些已经广泛使用RFID技术的公司在BOPIS和门店发货服务上均取得了较高的评价。
近年来,以服饰鞋服、仓储物流、新零售、航空行李、资产管理、图书、医疗等领域为首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加对RFID技术的应用,使得RFID的市场需求量不断上涨,市场体量也随之不断增大。但是由于RFID的应用呈现出多而分散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RFID只能作用于一个固定的范围。虽然在这些场景中,RFID也能发挥出明显的数据化作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但那也只能算作“局部物联网”。因此,可以说RFID的价值并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为了实现RFID价值的最大化,有业内专家指出,应该冲破闭环应用,RFID项目范围不要局限于某一家,某个应用环节,而是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比如对整个产业供应链的改造。
相较传统条码技术,RFID技术的优势在于存储信息量大、非接触识别、识别距离远、识别速率高、可重复使用,以及可以与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对接交换等等。在实际场景中,应用RFID技术能够大幅提升物流的运作效率,加快货物的出入库时间,减少人力消耗,快速精准地进行货物盘点、货物定位追踪等等。目前,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RFID技术带来的革新意义,包括美国的沃尔玛、英国的乐购、德国的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巨头都在大力推进RFID技术的应用,并带动物流和供应链的改革。在商品流通环节中,货物在全球的运转交接主要依靠托盘。如果货物码成实心摆放,就会扫不到内层物品的条码。如果垒成空心托,既会造成空间浪费,也会导致运输不稳定。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先把商品垒成空心托,等到扫码盘点完成后,再次恢复成实心托。经过这样的操作,处理一个托盘一般需要20分钟时间。而菜鸟的精准射频识别技术(RFID)可以实现遮挡识别,能在20秒钟内快速完成实心托盘上所有商品的盘点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