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问题正在全球愈演愈烈:华尔街成芯片缺货下“意外”赢家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缺芯问题正在全球愈演愈烈,没有丝毫缓解。高盛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全球有多达169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影响,“芯片荒”的影响不仅限于电子消费领域,已经蔓延至各类企业,包括钢铁产品、混凝土生产、空调制造、啤酒酿造、肥皂生产等。
低调的蓝色巨头IBM宣布在芯片制造工艺上取得重大突破,据他们说,已经打造出全球首个2nm芯片制造技术,与7nm芯片相比,计算速度快45%,能源效率搞75%,并且相比5nm芯片拥有更小的体积和更快的速度,有助于提升网络连接和数据处理速度,并提升自动驾驶汽车检测物体的反应时间。
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技术更先进只是个噱头,毕竟只要没有量产,谈什么都是虚的。现在更现实的问题是:什么都涨价了,而且都缺货。
无论是游戏玩家心心念念的游戏主机,还是搭载了AMD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都是清一色的无货,哪怕是自己有厂的英特尔,今年在芯片的供应上也略显紧张。那其他市场呢?也一样不好过,汽车市场大家都心知肚明,毕竟芯片供应荒最早就是汽车产业,家电市场也是如此,冰箱空调等家电也迎来了一波涨价,而最让笔者苦笑不得的是,由于上游面板厂商涨价加上芯片供应不足,笔者前年买的显示器居然硬生生涨了500左右,实实在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爆发了,与半导体有关的所有产品,短期内都不见有下调价格的势头。
“缺芯”在全球产业链上传导,最为直接的反映便是芯片价格的持续走高。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一枚德国芯片去年的采购价格是在3.5元一个,今年已经涨到16.5元,相比之前已经涨到近5倍的价格。此前小米集团中国区总裁卢伟冰表示,缺芯的状况至少会影响未来的一年,今年的第三季度可能会是全年最缺货的一个季度。也就是说,下半年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缺芯状况,手机的芯片供应,价格政策都将迎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双11能否达到现在618的促销力度都将打一个问号。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当买家急需芯片时,他们会求助于能够采购稀缺零件的中间人 Erik Drown。报道指出,Drown 先生拥有数十年的经验,但他现在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半导体短缺之一。最近,他的一位客户要求帮助在几天内找到 1,200 块芯片,但Drown 先生搜索了他的行业联系人。他找不到所有需要的筹码,但能够获得大约一半的物料。
对于全世界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事实:他们需要芯片却找不到。更糟糕的是,典型的问题解决者——芯片经纪人和中间人,如 Drown 先生——在某些情况下发现自己同样困惑和两手空空。然而,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忙,赚取更多的利润。
在正常时期,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如英特尔公司 或 三星电子公司, 将半导体直接运送给财大气粗的买家和签约批发商。剩余的供应通常流向迎合较小买家的其他中间商。大多数年份,有很多事情要做。全球芯片大缺货,相信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按照专业人士的预计,芯片缺货现象最早在今年年底会结束,最迟则会到明年初会结束。
对于这次芯片缺货潮,很多人认为是新冠疫情引起的,毕竟2020年初全球产业差不多被按了一季的暂停键,生产恢复速度没有跟上市场恢复速度,所以缺货。产能无法满足这么大的囤货需求,于是最后慢慢地发展成了真缺货了,产能真跟不上了,于是整个产业链都开始涨价,整个市场都开始了“风声鹤唳”了。
对于这次波及到全球大部分企业的芯片荒,很多企业都有了自主造芯的想法,但造芯何其容易,且不用说光刻机这种卡脖子设备,事实上即使光刻机能国产也远远不够,部分中国设备厂商不得不屈从美国禁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关键零部件上依赖美国,零部件相比设备整机而言市场规模不大,但却是一个典型的以小制大的卡脖子环节。
另一方面,是国产技术相对落后,整个芯片生产过程分为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测三大环节,芯片设计的工具,用的是国外的EDA软件;大陆最好的芯片制造公司中芯国际,刚刚完成14纳米的量产;只有在封测环节,大陆方面的表现还算尚可,但这个环节利润很小,而且也没有太多技术难度。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缺乏人才,虽然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半导体产业,但人才不是说变就能变出来的,2021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2万人,人才缺口达26.1万,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规模约为51.19万人,较去年增加5.09万人,其中设计业、制造业和封装测试业的从业人员规模分别为18.12万人、17.19万人和15.88万人。产业链上,芯片设计业的人才短缺状况略好于芯片制造和芯片封测。但总体而言,芯片人才匮乏形势仍然严峻,人才结构明显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