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即将成为下一个热点话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目前,中国医疗设备产业整体步入高速增长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设备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可穿戴设备相关的智能健康管理、医疗机器人等几个方面。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学影像的识别、诊断,以及具有医疗等级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结合远程医疗的使用,将会是下一个热点。
一直以来,研究人员都在尝试开发一种能让人们安全食用的电子产品,包括可食用的晶体管、传感器、电池、电极、以及电容器等,如果你能把它们都放在一起的话……其实,就是一款可食用的机器人了。但是,目前似乎还无法打造一款可食用机器人,因为我们还缺少一样东西,一样能让这种机器人和其他计算系统不一样的东西——那就是,能被人体吸收的执行器。只有依靠这种执行器,当可食用机器人被我们吞咽之后,才能执行某些有效操作。
远程诊断的趋势推动了对便携式/可穿戴式智能医疗设备的需求。就其电子元器件而言,这意味着必须做到小型化。而Nordic提供的超低功耗(ULP)无线IC,可以为医疗设备提供优化的设计解决方案。Wendell Boyd表示,特别是ULP无线解决方案支持使用可穿戴监视器(例如心率监视器)进行远程诊断并降低成本。“我们的许多芯片都是多协议的,这意味着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可以在多种设备中实现设计自由度。”他介绍说,“例如,广东省的一位客户选择了我们的nRF52840蓝牙5/低功耗蓝牙多协议SoC器件,为包含心率监测仪的可穿戴腕带产品提供了无线连接和强大的处理功能。”
在新兴的可穿戴设备应用领域,运动类和健康类的手表手环等产品将会成为可穿戴电子产品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具体来说以下几点可能会被业内关注:宏观来看必将是电子设备市场的新的增长点;持续不断地增加并完善健康保健类功能,甚至某些性能到达或通过医疗级的应用标准;高集成度、小体积、低功耗以及低成本的传感器硬件在将来的可穿戴设备开发中会成为越发关键的要素;后台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反馈到终端用户将是维持用户持续使用的必经之路;但是,就目前的市场应用情况及技术发展来看,对于运动的检测及计量相对成熟,但是对于在运动状态的相关生命体征信号的快速及精确监测目前还有改进的空间。所以相对应地会催生和提升传感器及信号处理方面的新技术进步和发展,例如光电法测量体征信号,如心率、血氧含量及其他健康指数等,这需要更新的光电传感器技术以及相应的系统级数据处理技术,集中包括日常运动情况下的持续准确测量和采集到数据的后台融合及分析使用等。
高技术硬件(如集成电路,IC)的哪些特征会在不断变化的医疗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呢?“在我看来,答案非常简单,但不很明显。”Exar高性能模拟产品应用工程副总裁 Craig Swing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世界,但人类不是数字。人类是模拟产品生物,我们有5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才是模拟的核心。数字仿真如视频、音频和许多触摸屏应用程序等许多东西,仍通常需要系统里的某种模拟数字电路(ADC),或数字模拟电路(DAC),才使其工作。这就意味着要采用数字处理中必要的数字电路系统,将模-数电路(ADC)和数-模电路(DAC)以及必要的原本为模拟电路的缓冲或感应放大器集成在一起,去开发未来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专用标准产品(ASSP)。 这就是为什么Exar使用最先进的连接、电源、数据压缩、模拟信号链的核心竞争力来开发下一代应用特定标准产品,为我们的客户开发新一代的医疗设备!
你可以想象,不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患者,她们日常生活都习惯了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医院或者健康护理的时候却不得不使用款式老旧的医疗设备,那种反差是多么明显。大家一定都希望医疗设备也可以尽快跟上时代的进步。对中国本土企业来说,中国已经是全球制造大国,说明中国是有能力开发和制造出让全世界满意的设备,当然包括医疗设备。中国要把已有的竞争优势发挥出来,就必须补上自己的"短板",这就是从产品设计到制造都遵循国际标准与规范。尽快获得国际规范认证,是中国医疗设备提升并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