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芯片受制于人背后的原因曝光:国外半导体人才均是华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1世纪的今天各国都在进行科技竞赛,而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在通讯、互联网等行业的竞争角逐。毕竟在这个信息时代唯有科技强人一步,才能占得先机,才能拥有属于自身的核心技术。才能在科技竞赛上不被人给卡住脖子,任人拿捏!那么信息时代什么最重要呢?核心当然是计算机了,那么计算机的核心是什么?当然是芯片了。这是目前全中国最为迫切、最需要攻克的难关。一直以来我国跟西方国家的芯片产业差距很大,导致我们在进口和技术研发的时候屡屡受阻。近年来,海外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封锁力度越来越大,不仅对我国限制出口关键设备和技术,而且还直接采取手段打压中国芯片企业。
我国的科技行业起步比较晚,尤其在半导体技术和通讯技术方面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也导致了芯片技术一直被海外企业垄断。国内科技行业长期依赖于海外的后果十分严重,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设备的短缺和人才的流失。中国地大物博,人才众多,涌现出大批像邓稼先和钱学森等优秀的科学人才,在国外技术垄断的情况下我们自主研发了两弹一星、辽宁号,并成功发射了载人航天卫星。这足以说明中国在科技行业的人才不在少数,为什么却无法解决芯片垄断问题?
中国半导体业由于“缺芯少魂”受人制约,让业界印象深刻,有关人才短缺问题的讨论已经很多,但是似乎能解决问题的对策并不多见,主要是实效不够明显。据全球统计,在半导体领域中,华人的领军人物很多,如张忠谋、胡正明、王宁国、黄仁勲、蔡明介、蔡力行、卢超群、施敏、曹兴诚、李力游、邱慈云等等,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难,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说明中国人够聪明,有能做好半导体的基因。
中国每年大学生毕业约800万,研究生多于30万,博士生超过3万。从事半导体业,无论设计、制造、代工、封装、包括设备、材料等,并非一定是微电子专业,许多如计算机、自动化、化工、材料、高分子、冶金等专业都可以,表明人才从数量上它不该是个问题。
然而观察那么多华人的精英中,本土培养出来的不多,至少表明在中国半导体领域中尚未能涌现出来。
国内科技技术人才并不少,但国内高校培养出的人才都为国外企业做了嫁衣。据中微半导体创始人尹志尧讲述,他在美国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曾发现,美国半导体技术的顶尖人才多数是在国内受到过高等教育的黄皮肤美籍华人,他们放弃了国籍,抛弃了国内的亲人朋友,在国外成为了顶尖的技术人才。全球半导体材料的专家排名中,前六名均是华人,他们均来自国内的一线高校,然后在国外留学工作抛弃了自己的国籍,成为国外光刻机技术的研发和半导体工艺的先驱人才,国内高校成为了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人才孵化地”。
国内技术人才远渡重洋去海外镀金,最后却极少有人愿意重新回国,其根本原因令人深思。众所周知,国内高校比较注重成绩忽略了对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导致了不少大学毕业生毕业后空有一身文凭而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国内对于高新技术人才并不重视,而是更加注重带动经济发展较快的金融和房地产行业,据权威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薪资为12326元/每月,金融房地产行业的薪资水平基本达到了年薪百万,再加上国内高房价的影响,导致了大批国内高新技术人才的流失。
美国对我国半导体行业的打压,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加深了国产半导体厂商对人才培养的印象。为了解决我们在半导体领域被国外半导体卡脖子的问题,中芯国际着手半导体行业人才培养,设立芯片学院。针对国内半导体人才流失现状,中芯国际出手相助。中国集成电路人才需求量增至30万人。
老规矩,开门见山。2021年6月24日相关媒体报道:中芯国际携手深圳技术大学、新能源学院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国际不是唯一一家与大学合作并成立芯片学院的企业。
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集成电路人才需求量增至20万。2025年,我国集成电路人才需求量增至30万,这一数值将会逐步提升。国产半导体行业在对人才需求量高度增长的同时;也反映出国内半导体人才缺失的问题。
但实际上,我国并不缺少集成电路人才,只不过大多数人才都跑去了国外。其中人才外流最严重的便是清华。2019年5月,12.8万名清华学生当中,有67%的人都跑去了美国。在这些清华学生当中,有56280人担任美国职员,14784人在海外定居。
随着中国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半导体人才存在巨大的缺口,而这时候,从海外引进技术人才就显然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不过,引进海外技术人才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鱼龙混杂,既会引进梁孟松这类在晶圆制造行业深耕多年的老兵,也可能会引进一些很水的半导体行业从业者。而且从实践上看,一旦引进的技术人才出问题,几十亿的投资可能都会打水漂。
现阶段在中国半导体业中,发现其中许多的领军人物来自中国台湾地区,或者海外,究其原因,除这个产业一定是全球化之外,相对而言它们拥有较多的实践经验。
所以客观地看中国半导体业人才,找再多理由说人才不足,可能有些勉强,应该看到关键是缺乏领军人物。而为什么这么多年培养不出更多的本土的领军人才,它与我们的产业环境有些欠缺有关,有些真正的人才放着不用,或者人才得不到充分彰显的机会。
例如:1972年10月14日,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回国。周恩来总理会见他时,希望他能帮助解决中国人才断层的问题,请一些海外有才学的教授来中国。
李政道直言不讳地说:“中国不乏解决‘断层’问题的人才和教师,只是他们没有得到使用。
人才问题更多的与产业的大环境联系在一起,涉及教育体系,政府机构改革及人的素质需要极大地提高等多个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而产业的大环境改善可能是个系统性问题,它需要继续改革与开放,提高教育质量,端正学术风气等,非一日之功。
遥想建国初期,钱学森为了回国不仅放弃了美国的高薪职位,而且还被有关方面软禁、监视,身心受创。
还有如今,中微半导体创始人尹志尧,为了助力国产刻蚀设备的崛起,同样放弃了美国硅谷的高薪职位。而且,尹志尧在回国后,也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阻挠,办公室文件悉数被毁。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人才紧缺,这个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必须尽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