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振动传感器接收原理以及它的种类划分解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全球多样化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变化着,包括我们接触的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那么你一定不知道这些产品的一些组成,比如振动传感器。
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中,现代检测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测试系统的最前沿是传感器。它是整个检测系统的灵魂,被世界各国列为尖端技术。正是近年来IC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可靠的科技基础。传感器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多功能、智能化是现代传感器发展的重要特征。
振动传感器接收原理
振动传感器是测试技术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机械量,并将其转换成与其成正比的电量。因为它也是一种机电转换装置。所以我们有时称它为换能器、振动拾音器等。
振动传感器不直接将原始的被测机械量转换为电,而是将原始的被测机械量作为振动传感器的输入量,再由机械接收部分接收,形成另一个适合的机械量。最后由机电转换部分转换成电能。因此,传感器的工作性能取决于机械接收部分和机电转换部分的工作性能。
1、相对式机械接收原理
由于机械运动是物质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用机械的方法来测量振动,从而造就了机械测振仪(如盖革测振仪等)。传感器的机械接收原理就是以此为基础的。相对测振仪的工作接收原理是在测量时将仪器固定在一个固定的支架上,使接触杆与被测物体的振动方向一致,通过弹簧的弹力与被测物体表面接触。当物体振动时,触摸杆随之移动,推动触控笔在移动的纸带上绘制振动物体随时间位移的曲线。根据这条记录曲线,可以计算出位移的大小和频率等参数。
可以看出,相对机械接收部分测量的结果是被测物体相对于参考体的相对振动。被测物体的绝对振动只有在参考物体绝对静止时才能测得。这样,就会出现问题。当需要测量绝对振动,但找不到不可移动的参考点时,这种仪器就没有用了。例如:在运行中的内燃机车上测试内燃机车的振动,测量地震时地面和建筑物的振动……没有固定的参考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使用另一种类型的测振仪进行测量,即使用惯性测振仪。
2、惯性式机械接收原理
惯性机械测振仪测量振动时,将测振仪直接固定在被测振动物体的测量点上。当传感器外壳随被测振动物体移动时,弹性支撑的惯性质量将面向外壳。移动时,安装在质量块上的测针可记录质量元件与外壳的相对振动位移幅值,然后使用关系式 表示惯性质量块与壳体之间的相对振动位移,得到被测物体振动位移波形的绝对值。
振动传感器的分类:
就机械接收原理而言,振动传感器只有相对型和惯性型两种。但是,在机电变换方面,由于变换方法和性质不同,种类和应用也很多。现代振动测量中使用的传感器不再是传统概念中独立的机械测量装置。它只是整个测量系统中的一个环节,与后续的电子电路密切相关。
由于传感器内部机电转换原理不同,输出功率也不同。有的将机械量的变化转化为电动势和电荷,有的将机械振动量的变化转化为电阻、电感等参数的变化。
一般来说,这些电量不能直接被后续的显示、记录和分析仪器所接受。因此,对于机电转换原理不同的传感器,必须附加专门的测量电路。测量电路的作用是最终将传感器的输出功率转化为可以被后续显示分析仪器接受的通用电压信号。
在研究设计过程中,一定会有这样或着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促进产品的不断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