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慧城市为老百姓带来的实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目前,全国20多个城市开展了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试点工作,其中不少城市都申请开展智慧城市与智能汽车协同发展试点。
智慧城市、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社区……这一切是不是看着有些眼熟?没错,这正与近年来烟台市积极推进的“智慧城市”不谋而合。处处落脚民生、关乎百姓生活,因此“新城建”被越来越多地提及。
烟台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7102116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780207人,占67.3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21909人,占32.69%。这意味着,烟台的城镇化率达到67.31%,即使如此,烟台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依然存在不足,比如停车难,老旧小区生活环境差等,这些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只做传统的更新改造显然是不够的。
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是城市建设的目标所在。聚焦便民应用、社会治理等领域突出问题和群众身边的痛点堵点问题,力求开出智慧“药方”才是正解。烟台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建设一个更聪明、更智慧的城市,而着力让城市更聪明一些的“新城建”,就成为城市更新的最佳切入点。
6月18日中午,在兰州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在新区做工程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平时工作忙,听说服务大厅实行365天不打烊、24小时不打烊,就趁着中午下班赶过来。这不,200多万的增值税发票很快就开好了。”
兰州新区打出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24小时不打烊、审批不打烊的“组合拳”,为办事群众提供时间无间断、办理无差异、审批无阻挡的政务服务新机制,解决群众“上班没时间办、下班没地方办”的难题。兰州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督查考核办负责人王子铭介绍说,一季度以来,双休日及节假日线下日均办件可达180余件,自助服务区办件总量达到19.35万件。与此同时,电子公文协同办公系统已为新区40家单位全部开通,并向各单位配备了电子印章,截至目前,系统累计传输各类公文136884份;办公系统还可发布电子公告、会议通知,发起印章申请、用车申请等线上审批流程,基本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联通”的政府公文传输信息网络系统,节约了办公资源和各类成本。
上海仪电是上海市国资委所属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致力于成为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与运营商,近年来积极参与苏州城市建设发展,在苏布局3家企业,投资金额超2.3亿元,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超200家,服务企业超2000家。根据合作协议,上海仪电将进一步扩大投资布局,积极参与苏州数字化发展进程,拟在苏布局智慧城市设计院分院,旗下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拟建设研究院(创新中心),同时旗下南洋万邦、仪电电子、华鑫证券等公司也计划在苏设立技术公司。
吴建雄感谢苏州对上海仪电发展的大力支持。他说,作为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苏州拥有完备的制造业基础和开放先行优势,经济实力雄厚,发展潜力巨大。上海与苏州地缘相近、联系便利,在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背景下,两地合作日益紧密。当前,苏州正积极拥抱新经济浪潮,大力推进城市治理、产业转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上海仪电将进一步发挥自身平台资源、产业技术优势,以此次签约为新契机,精准对接苏州需求,积极展开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优化、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智慧项目应用等工作,加快推动“三司”“两院”落地,资源联动、优势互补,更好助力苏州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
电子政务外网连通管委会、三大园区(镇)及省直垂管单位40余家,并接入省、市电子政务外网,为数据交换、协同办公、政务服务等业务提供统一安全的网络服务。成功融合新区公安指挥网、移动指挥车等,现场可视化指挥、视频实时回传和群组多媒体服务功能已服务公安指挥和管委会值班系统。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新区利用政务云系统和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通过大数据收集分析、跨领域信息共享、全天候远程监测等方式,为新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