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智慧城市的路在何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区的海淀城市大脑展厅体验中心,我们与中科大脑CEO李浩浩、旷视合伙人兼总裁付英波就此进行了深入对谈。
海淀城市大脑项目启动于2018年,中科大脑是海淀城市大脑的主要运营方,旷视科技也是海淀城市大脑项目最早一批规划参与者和核心AI物联网技术提供者之一,见证了海淀城市大脑从无到有,从赋能治理部门的部分人员到便利居民日常生活的进程,对智慧城市建设有着深入实践和经验。
智慧城市应用是居民对项目成果的最直观感触来源——在应用方面,目前海淀城市大脑已经落地接诉即办、垃圾分类智慧管理、重点车辆管理、政务服务区块链、河湖监测等55大应用。
比如,现在有很多人发现办事、投诉效率变高了。正是实现了“接诉即办”全流程业务上链,信息透明可追溯,以及案件转派、案件质检、语音回访的智能化,实现精细化管理,辅助决策。比如很多人关注的垃圾分类问题,城市大脑项目推进者也在通过对全品类垃圾收集、运输、消纳环节的数据采集,构建垃圾分类数字化业务场景,实现对区内管理责任主体与设备设施的在线监管。李浩浩谈道,当下应用突破点是治理角度的四个领域,之后像公共卫生、大健康等现在老百姓最关心关注的点会进一步突破。
北京经开区企业亦庄水务作为环保企业,为了让人们生活在水更清、天更蓝的环境中发明提供一种反渗透在线水质参数采集系统,获得的第二项发明专利,这意味着亦庄水务破解了污水处理设施数据监测行业难题,打通障碍将助力水厂运行智能化升级。
什么是反渗透系统?
反渗透系统是污水处理设施的核心部分之一。在水务行业中,反渗透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其运行压差和产水水质,可以判断反渗透膜的运行状态,用以指导膜系统维护、更换等工作。而传统的反渗透单元一般只设有进水压力、浓水压力、进水水质及产水水质监测。在反渗透膜膜壳内大多设有多组反渗透膜单元,因此从以上数据很难判断出单支膜的运行状态,若想要了解单支膜的运行状态,必须将反渗透单元拆卸后逐一监测,同时产水水质也须利用人工探针进行逐一检测,这些问题给判断反渗透膜系统的运行状态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为了解决这一行业难题,亦庄水务发明提供一种反渗透在线水质参数采集系统,可实时监测单支膜的电导率,实现反渗透单元各项检测数据的实时取样分析,为反渗透系统智能化运行创造条件,从而彻底解决数据采集难的问题。
真正的智慧城市应该以什么为核心?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副院长成政珉认为,智慧城市1.0时代是自上而下、为科技而科技的做法,而智慧城市2.0时代则是打造以居民的需求为中心的智慧城市。所谓居民的需求,包括如何节省时间的浪费、降低生活成本、提高安全、健康环境的之路、打造更好的就业或者社交平台等。
紫光股份董事长兼新华三集团首席执行官于英涛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标题很有概括性:新型智慧城市是“长”出来的,不是“建”出来的。是的,目前智慧城市存在着重建设轻运营、重技术轻应用、重局部轻全局、重城市轻居民等诸多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没有看透智慧城市的本质,“长”出来的智慧城市,应该是不同部分、不同模块、不同应用、不同技术,相互支撑、相互协作、数据共享、网络互联的一个可自我调节,可持续生长的有机生命体。
智慧城市炙手可热,但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重建设轻运营、重技术轻应用、重局部轻全局等问题值得重视和关注。现在,业界也在逐渐达成共识:智慧城市要想可持续发展,技术并不是瓶颈,顶层设计、精细运营、融合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面对智慧城市这个纷繁复杂、周期很长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牵头者”。这个牵头者既要懂技术,能够搭建智慧城市的底层操作系统;又要能整合,与相关的厂商组成生态共创体;还要会运营,通过运营将智慧城市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真正让城市中的每一个人享受到智慧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