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其对策建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惠调艳,周小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
0 引 言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作为“物物相连的网络”,自 2009年以来受到各级政府和产业界的大力支持和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大地区集群有序发展,2010- 2013年我国物联网的总产值分别为 1900亿元、2600亿元、
3650亿元和 5000亿元,物联网产业由概念走向实际应用[1]。
自 2013 年以来,物联网在智慧城市、智慧电网、食品溯源、安防等民生领域得到大量应用,并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检测监控等领域得以有益尝试。据业内人士预测,到 2015 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有望接近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35%。
陕西作为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物联网领域有着较好的技术基础、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陕西物联网产业链条完整,芯片设计、传感器等部分节点优势明显,软件领域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应用范围较广,在煤矿、石油、交通、环保、电力等领域已形成一定良好示范应用。据不完全估计,截至 2013 年末,全省与物联网产业直接相关企业
达 600 多家,实现收入约 500 亿元。
1陕西省物联网产业SWOT 分析
1.1SWOT 分析概述
SWOT 分析是广为应用的一种战略选择方法,S 代表区域(企业)的内部优势(Strengths),W 代表区域(企业)内部劣势(Weaknesses),O 代表区域(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
(Opportunities),T 代表区域(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其中优劣势,是其发展中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于主动因素;机遇和挑战,是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SWOT 分析就是基于优势和劣势、机会与挑战的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回避挑战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1.2 优势分析
(1) 技术研发优势明显
陕西省物联网相关的科研院所与高校众多,拥有 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物联网领域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以来承担了物联网相关国家级、部级、省级研发课题 200多项,取得专利 300多项,科研成果丰硕。其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了“无线泛在网络结构研究和总体设计”和“物联网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等国家物联网重大专项研究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完成国家 6项有关传感器关键技术与应用的 863项目;西安西谷微功率数据公司是国内 2.4GHz有源 RFID国家标准及 2.4GHzRTLS实时定位系统国家标准起草的核心单位,参与了 1项国际标准提案,2项国家标准草案的起草,形成了Super-Zigbee,i3RFID为核心的 44 项完整专利技术体系。
(2) 产业链条完整,部分节点具有竞争优势
陕西物联网产业从最基础的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到射频识别RFID、物联网系统集成方案提供商、物联网平台运营商等领域均有企业涉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尤其在芯片与传感器领域优势突出。
目前,陕西拥有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企业 36 家,上游芯片取得较大突破。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成功研发了物联网领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颗“中国芯”——“唐芯一号”;西安华迅微电子公司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GPS 芯片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面向国防开发了具有自主产权的UHF RFID 标签无源芯片系列 ;西安航天寰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芯片已应用于北斗导航终端中。
陕西作为国家九十年代重点建设的国内三大传感器产业基地之一,在西安、宝鸡、汉中三个地区集聚了 100 多家传感器科研生产企业,涉及 40 多类传感器,品种齐全,智能化程度高,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三,拥有烟雾传感器及警报系统全球第一品牌的西安霍尼韦尔盛赛尔有限公司、应变片和称重传感器全国第一的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并且在压力传感器、航空陀螺、惯性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聚集了西安中星测控公司、麦克传感器有限公司和宝鸡恒通电子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形成了较强的国内影响力和辐射带动效应。
涌现出一批典型的物联网终端系统设备制造商,在煤炭、石油、电力、水利、地质等行业领域得到成功应用。西安航天自动化公司生产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型监控设备用于国内大型火电厂,大唐电信公司的 TD-SCDMA 设备用于神华等大型煤炭企业,中油测井公司的快速与成像测井系统用于国内油田测井中,等等。陕西成为我国物联网设备,尤其是资源型产业领域提供商的中坚力量。
(3)典型应用开始起步
在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下,软件企业、传感器企业及其智能设备制造企业,实现了向系统集成商和服务运营商的成功转型,陕西涌现出一批专注于特定行业的物联网系统集成商, 成功应用到煤矿、石油、文物、水利、环保、交通、农业等领域。一方面对高危行业形成全方位的实时检测监控、预警与反控处理 ;另一方面有效降低能耗,减少成本,提高企业运作效益或者方便民生,提高生活便捷性和舒适度。目前,西安航天恒星开发的“飞邻”公共数据平台、西安大唐电信的煤炭矿用安全整体解决方案、西安元智系统技术公司的文物存护环境监测网等等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口碑。
1.3 劣势分析
(1) 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
目前,陕西物联网产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整体而言,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尤其是具有系统综合解决方案集成能力的龙头企业偏少,中小型企业居多,小杂散, 70% 以上的企业产值规模不足1 个亿。中小型企业研究内容同质化、重复性工作居多,难以启动大型的典型性的应用示范项目,难以迅速推广。
(2) 单打独斗现象明显,缺乏协调效应
一方面物联网产业涉及能源、交通、旅游、安防、电力、社区等多个领域,省内企业各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单打独斗现象明显,缺乏协调效应。另一方面物联网产业发展涉及发改委、工信厅、科技厅、交通厅等多个厅局,但是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分割的情况较为普遍,缺乏资源整合和有规划但无实际推进实施的机构,产业缺乏顶层设计,部门之间缺乏联动机制,资源共享不足,企业间的协作、配套和联合不足。
(3) 商业模式缺乏,规模应用不足
物联网整个行业目前尚未出现稳定和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致使物联网规模应用不足。目前“以物为互联”的应用需求还是低层次的,难以激活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和投入热情。
1.4 机会分析
(1) 政策暖风频吹,政府投入力度加大,顶层设计逐渐清晰
自 2009年以来,物联网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工信部、发改委,以及国务院都出台一些文件加以支持, 自 2011年开始组织实施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共支持 600多家企业,累计支持金额 20亿元。2013年《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等政策指导性意见发布,并将云计算、物联网列入重大科技规划,这些成为统领全国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技术研发、示范应用的重要纲领性文件,顶层设计逐渐清晰。 2013年 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开展2014~2016年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 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合计达193 个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示范工程启航,愈 10 亿元扶持资金将启动,智能交通、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将迎来庞大市场商机。物联网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
(2) 联网产业发展环境逐渐成熟
目前,不仅物联网政策环境逐渐明晰,而且应用环境也逐步完善。2013年国家标准委下达了物联网等 47项国家标准计划,工信部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发布首个RFID国家标准《信息技术射频识别 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物联网标准的制定为产业发展铺平了道路。其次,4G牌照正式发放, 三家运营商均获 TD-LTE牌照,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网络传输的保证。再者,21项智能交通国家标准发布并陆续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智慧城市等民用示范工程启航,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应用环境。
1.5 威胁分析
(1)其他省份快速发展,竞争加剧
在国家物联网产业政策引导和广阔市场需求的牵引下, 全国各地均致力于推动本省物联网产业的大发展,已有 28 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之一,筹建了相应的物联网产业园区。张亚斌、侯思华(2014 年)对中国城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测度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整体物联网产业水平呈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存在显著差异[3]。其中 2012-2013年部分代表性省份物联网产业产值如表 1所示。整体而言,江苏、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在无锡、重庆、杭州三地建立了三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其他省份则加快发展,2014年以来,湖北、山东等地相继出台地方版的物联网规划。总之, 物联网产业全国各省遍地开花,竞争加剧,对其他省份形成较强的挤兑效应。
(2)我国物联网各层面技术成熟度不同,国外厂商对其形成较强的挤兑效应
中国与美欧日韩等国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并驾齐驱,庄宝森,莫宏波等(2014 年)从物联网专利分布看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表明 :美国在物联网各细分领域处于明显的竞争优势地位,其次是日本和中国,在不同领域各有优势,中国在MEMS 传感器、异构网融合、远程控制、数据挖掘领域处于占优地位[4]。但是我国在物联网核心器件,尤其是芯片和传感器领域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物联网发展白皮书》指出, 我国传感器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其中传感器芯片进口占比高达 90%。在超高频、微波产业链中,不仅从事芯片设计的企业少,而且芯片技术能力、工艺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2 基于 SWOT分析的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及其对策
2.1 发展战略选择
陕西物联网产业应正视其发展的优劣势和机会威胁,借助产业机会,扬长避短,选择合理的SO 战略、WO 战略、ST 战略和 WT 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发展。针对上述分析,其发展战略可归结如表 2 所示。
2.2 陕西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
为了更好地推动陕西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全省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宣传等,更好地推动本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壮大,并在全国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1) 统筹规划,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主管省领导挂帅的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物联网发展相关厅局,协调政策、资金、市场等各方面资源,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中的重大问题,推动物联网产业重大项目的实施。加强全省物联网产业链条的整合,上下游相互配套,同级优势互补, 积极承接国家重大专项。
(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一方面积极落实国家物联网发展相关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变前期经费投入为后期奖励,设立奖励基金,鼓励先行先用。对于由政府倡导的重大示范项目和企业自发建设的物联网项目,在实施完成后,每年评选一次优秀项目,根据其销售额进行一定比例的奖励。另一方面完善投融资渠道,鼓励设立物联网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引导国内外风险投资及社会资金,以参股方式投资物联网产业,积极鼓励和帮助优势企业上市融资等,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 扩大宣传和展示布局
按照“一联盟两园区多节点”的物联网宣传布局格局,打造多个物联网宣传推广平台,展示重大科研成果和应用示范, 扩大陕西影响力。一是借助物联网产业联盟,完善物联网技术库、产品库、方案库、专家库、企业库,加大产业宣传,促进物联网产业内部的相互沟通和供需有效对接。二是借助“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和“国际港务区”打造两大物联网典型应用示范与展示区,全面展示本省优秀研发团队的先进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和系统解决方案。三是多点宣传有益补充。陕西省物联网各龙头企业、支撑平台、辐射园区等,均应强化其宣传推动意识,各取所长,展示其物联网关键技术创新与重点产品,多点宣传,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