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确保住户安全过冬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居住是普通市民日常最关心的话题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但由于高企的房价,这部分人口大多只能选择租房,在类似北上广这样的城市中,高昂的租金更是逼迫他们选择合租,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廉价自建小屋,成了大量务工人员寄居的场所。随着冬季来临,这些小屋也成了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地点。
2010年冬季,北京市朝阳区的3万户出租房屋居民实现了安全而温暖地度过冬天的愿望——朝阳区政府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在取暖季期间,开展了出租房屋一氧化碳中毒远程预警防控系统的试点工作,免费为出租房屋的居民提供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24小时实时监控预警服务,从而使参加试点的3万户居民安然度过了整个取暖季,几个月中没有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整个北方地区在入冬之后,有大约四个月的时间需要采取各种方式进行人工取暖。由于市政供暖能力有限,这种集中的现代化供暖方式很难覆盖到农村或城乡结合地带,而房间壁挂锅炉及空调取暖价格昂贵,不具备推广条件,所以,住在那里的人们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蜂窝煤炉进行室内取暖。蜂窝煤炉在取暖时极易发生煤炭燃烧不充分的情况,这时如果室内通风不畅,就可能会导致一氧化碳浓度过高。由于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刺激性,人们从感观上很难发现,因此常常无法及时采取安全措施,而当一氧化碳浓度超过一定的安全范围后,就会导致人体中毒或者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冬季取暖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屡屡见诸报端,2008年12月1日晚,陕北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中学因取暖发生12名女学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最终11名学生抢救无效死亡,不禁让人为之扼腕。另据了解,仅2010年2月22日至28日一周内,北京市报告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就有110起,中毒人数达147人。可以说,一氧化碳中毒已经成为取暖季的杀手,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北京市由于一氧化碳引发的火灾、爆炸每年都有几十起,为了对百姓的生命安全负责,政府要有所作为。”北京市朝阳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朝阳区地理面积广阔(全区面积470.8平方公里、是北京市城近郊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城乡结合部多、流动人口多(截至2010年底朝阳区常住人口为363.7万人,其中近三分之一为外来人口)、有大量出租房屋的特点,朝阳区信息办决定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进行出租房屋一氧化碳浓度的远程监测防控。
“朝阳区出租房屋一氧化碳远程预警防控系统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传感网技术,通过在出租房屋内安装监控探测器和无线传输模块,对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一旦一氧化碳浓度超标(200ppm),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朝阳区信息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建立了‘五级报警、四级管理’的管理体系,当警情发生时,出租房屋的住户、房主、村级、乡级处置中心和企业呼叫中心五级可以按时间序列逐级报警。即便出租房屋的住户和房主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及时对问题现场进行处理,企业呼叫中心也可以电话通知村级、乡级处置中心,由专人负责前去处理,从而确保对一氧化碳警情的及时发现和处置监管。”
据了解,朝阳区出租房屋一氧化碳远程预警防控系统的设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提出,并分阶段进行了试点。朝阳区出租房屋目前大概有10万~15万户,2010年,当地管理机构计划将一氧化碳远程预警防控系统的部署规模扩展到10万户。未来,朝阳区还将利用这套系统开展公共场所、学校、网吧、地下人防工程中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控工作。
“物联网技术仅仅是一种手段,决定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实际应用”,朝阳区区长程连元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如何有效利用技术,结合应用,提升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这才是各级政府要解决的物联网应用课题。“技术应用形成体系,催生出规模化的市场,从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这是我们发展物联网要实现的目标。”
具体而言,由于形成了科学的预警和防控体系,2010年取暖季期间,参加试点的3万户出租房屋居民家中没有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或火灾事故。春节期间各监控中心共收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报警信息194例,所有报警全部按照既定流程进行了及时处置,通过技术手段减少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防控水平,有效确保了百姓的安居乐业、社会的安全稳定。如果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防控监督处置机制,即便技术再先进、预警再及时,也难以有效排除隐患、避免事故和灾难的发生。
朝阳区的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仅仅是在中国物联网发展初期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相信未来随着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发展,物联网技术及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还将有更多的物联网应用涌现出来,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