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构建万物万联:面对通信时代的大变革,创新迎接5G机遇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5G)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了5G的三大类应用场景,即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
增强移动宽带(eMBB)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流量爆炸式增长,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加极致的应用体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主要面向工业控制、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要求的垂直行业应用需求;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主要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需求。为满足5G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5G的关键性能指标更加多元化。
近年来,5G无疑是最炙手可热的关键词之一,正在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根据GSA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底,全球133个国家/地区的443家电信运营商对5G进行了投资,其中70个国家/地区的169家运营商已经推出了5G商用服务。
作为全球5G商用第一梯队的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复盘我国的5G商用之路,工信部于2019年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5G时代。随后,在政策、应用、技术等方面快速展开,让5G发展跑出了“中国速度”。
ITU定义了5G八大关键性能指标,其中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成为5G最突出的特征,用户体验速率达1Gbps,时延低至1ms,用户连接能力达100万连接/平方公里。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蜂窝式移动通信,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在全世界的普及。
人类对速度有着天然需求,但是在很长时间内,人类使用的所有工具都无法满足对速度的追求。电信业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电报的问世使相隔千里的人们能够互传信息,电话更使人们能够将自己的声音传到远方。电信业满足了人类对速度的追求,使整个世界的运动节律都加快了。
事实上,人们的需求也常常随着技术的演进而发生变化。最早的公众电信服务是电报,主要为人们传递文字信息。电话的问世,实现了语言的传递,通话者不仅可以听到对方真实的声音,也省去了录入的过程。此后,话音成为电信业最主要的业务,电报等非话音业务逐渐没落。
随着3G、4G的到来,社交网络成了人们沟通的新渠道,随之又带来了新的需求,比如人们用社交网络聊天、发照片、发视频、传音乐。此时,话音业务在整个网络业务量中只占很小的比重。
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用户将切实的感受到人与万物“零”时延的智能互联,并达成“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愿景。
这个定义,相信大家都已经在各大网页了解过了。万物互联这个新概念随着5G也被提及了不下数万次。
那么5G具体将应用在哪些场景呢?哪些方面与5G结合后会给用户生活带去便利,改变社会呢?
在5G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今天,想领先一步还得靠实力。前不久,Gartner发布首份《5G网络基础设施魔力象限》,展示了全球5G领域通信服务提供商(CSP)的市场情况,报告一经推出便备受行业瞩目。全球共有10个公司入选本次魔力象限,其中有6家总部位于亚洲,2家位于北欧,2家位于美国。
世界各国开始全面构建5G基础设施,通信行业目前正处于10年一次的设备更新期。作为新的通信控制机制,“云基站”的采用越来越广泛。
在通信行业,固定通信时代由大型交换机承担的线路控制任务,如今开始由软件来完成,设备大幅简化。移动通信也开始推进基础设施的“轻量化”。个人电脑和企业的核心系统率先实现的云端化也将改变通信网络。
在传统基站中,除了天线以外,还需要多个专用设备用于处理信息等工作。“云基站”的理念,就是将天线以外的大部分设备改换为通用服务器和服务器上运行的软件。
因为不需要过多硬件,基站的设备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只需改变软件的组合,就能实现很大的数据处理量并提高通信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