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P50终于发布: 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以往我们总会说,华为 P 系列是每年上半年最值得期待的旗舰之一。至于具体期待的地方是什么,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但芯片和影像一定是不会缺席的两个点。
相比往年,P50 系列的发布时间晚了很多,已经快要和正常情况下 Mate 系列的新品上市周期相重合。同时,受一系列客观因素影响,这代 P 系列的产品路径稍稍有所变化。
华为一直引以为傲的影像能力又迎来了新的突破,不过芯片没办法像之前一样,再次成为 P 系列最为重要的支点。华为 P50 系列包含 P50 和 P50 Pro 两款机型,这篇文章的主角是华为 P50 Pro。
华为P50终于要发布了。确实延期了几个月,但懂它的人自然都懂,华为如此坚定地发布P50新机,背后究竟有多难……
我们把时钟拨回去年5月,美方直接官宣:“只要含有来自美国的技术,就会被美国限制卖给华为。”美反反复复的动作,从早先的压制再到后续的攻击、封杀,想就这样把巨人拉倒。
用不用华为的国人都为华为开腔,谴责大洋彼岸的这一作为。华为方面也发布一条题为“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的文章,并配上了一张图。
这是华为第二次拿“伊尔2攻击机”作比喻,2019年的某公开场合,任正非把把芯片比作发动机,终端生态比作油箱。而这一次,发动机被夺走了。
华为被限制后,产品方面的未来已经变得逐渐模糊……而在去年年底,美方面逐渐开了口子,芯片厂高通获得了对华为的供货许可。华为一次性向高通交付了18亿美元的专利费后,高通伸出了“援手”。但可笑的是:“只能供给4G芯片,5G?别想了!”
华为正式发布了花粉期待已久的P50系列手机。正如此前外界猜测那样,华为P50系列除了有麒麟9000处理器版本外,还首次推出了基于高通骁龙888 4G芯片打造的版本,并且两款产品起售价都是4488元。
但令人意外的是,即便是搭载麒麟9000的华为P50系列也只能支持4G网络,全系列阉割5G。
本次华为P50系列包括P50、P50 Pro两款,均不支持5G。其中P50采用了骁龙888 4G版本的处理器,将在2021年9月正式开售;Pro则是麒麟9000系列处理器、骁龙888 4G版本处理器都有使用。 华为 P50 采用 6.5 英寸 2700×1224 分辨率居中单孔直屏,支持 90Hz 刷新率、300Hz 触控采样率、1440Hz PWM 调光,内置 4100mAh 电池 + 66W 有线快充,机身重 181g、厚 7.92mm,IP68 防水、双扬声器。华为 P50 系列支持 66W 华为有线超级快充,P50 Pro 还支持 50W 华为无线超级快充,电量快速恢复;全系列支持 IP68 级防尘抗水。
从外观方面来看,华为 P50 Pro 采用的是小孔径居中挖孔搭配曲屏设计,相比上一代屏占比提升不少,背面则采用双圆环并列临街的相机模组,并且搭配内置四颗摄像头。此外,华为 P50 Pro 重为 195g,厚度为 8.5mm,采用的是 3D 柔性微曲面屏,后置镜头采用创新的万象双环设计,拥有雪域白、曜金黑、拂晓粉、涟漪云波、可可茶金五款配色可选。
配置方面也是非常强悍的,华为 P50 Pro 搭载着麒麟 9000 旗舰处理器,并非是之前传闻的骁龙 888 4G。配备 8GB 内存,提供 256GB、512GB 存储,后置四摄相机模组,其中主摄为 5000 万像素,支持 OIS 光学防抖,同时配备 1300 万超广角、6400 万长焦(支持 OIS 光学防抖)及 TOF 镜头,支持 100 倍数码变焦,前置 1300 万像素。另外,华为 P50 Pro 支持 120Hz 刷新率、300Hz 触控采样率、1440Hz PWM 调光,内置 4360mAh 电池,支持 66W 有线 + 50W 无线快充,配备 IP68 防水、双扬声器。
其实,高通为华为定制的骁龙888 4G版本不支持5G并不难理解,但麒麟9000作为一款5G SoC芯片,其本身就集成了5G基带,为何搭载麒麟9000的华为P50Pro也只能当4G来使用呢?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华为在经历四轮制裁之后,拿不到5G手机必备的射频芯片。具体来看,射频芯片指的是介于天线和射频收发之间的通信零组件,包含滤波器、LNA、PA、天线以及天线调谐等等。
随后,选频网络会将手机信号传输到天线开关,被放行后会继续传输到滤波器。滤波器的作用是“净化”手机信号中大杂波信号,只留下纯净的通话信号,继续往下传输。
在经过信号放大器对信号放大、射频集成电路留下基带信号、手机CPU转换为数字信号后由听筒输出。
简单来看,射频前端组件的作用大体是对电磁波信号进行剔除、放行、过滤、放大等处理。
这个过程相当繁琐,但却缺一不可,故而在5G时代,射频前端组件具备极高的价值,甚至可以超过5G调制解调器。
但在射频前端组件市场及其细分市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美国企业,即便是日本巨头也依赖于美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