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对于医疗电子的机会是有利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医用电子学领域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远程诊断,即可以对在家中或者其他远端地点的患者进行监护。这类监护和诊断装置必须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可能的极端温度下,以及医院中并不常见的振动水平下可靠、准确地发挥作用。目前需求比较大的领域有医疗影像设备,监护设备和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等。疫情之后,这些产品不仅会在医疗机构进行战略性储备,而且采购配置会下沉到到体检机构,敬老养老院和健康管理机构,甚至有些体征监测设备(如血氧仪等)会成为类似于血压计、雾化机之类的产品进入普通消费者家庭。这些对于医疗电子都是很好的促进作用。
全球范围内医疗保健的费用支出很高且在不断增长。如果能够使医疗保健系统更接近病患,并最终走入家庭,将有效降低医疗保健成本、提高收益、提升生活质量,这种可预测性医疗保健系统将是发展的趋势。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现代化医疗保健产品,因此对便携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医疗保健市场,医疗设备联网越来越普及,数据可以处处共享,安全就成了大问题,医疗设备生产商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安全保护,确保患者隐私、数据的真实性、患者安全以及设备生产商自身保护。
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以及云服务是高端医疗电子非常重视的方向。据悉,国内先进的医疗影像CT设备生产商都具备医疗云服务的能力。而我们的现状恰恰是医院缺乏足够的放射科的医生,所以用户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排队做影像检测,而医生巨大的接诊量也缩短了判断的时间,所以如果可以通过医疗影像的大数据协同,为医生提供诊断辅助,可以极大地提高诊断效率,甚至查漏补缺,提升用户体验。当然,由于医疗云大部分是企业私有云,各家设备厂商拥有自己的AI和ML算法,不同医院之间的数据也很难互通,所以无论从体制上,还是操作上都很难实现真正的协同。这个有待于国家从政策层面,行业规范层面进行自上而下的推动。
个人或家用医疗设备并不意味着低性能,相当一部分应用只是应用场地和应用方式的转化,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专业医疗机构场所使用。和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不同,便携式医疗产品需要把众多的性能集成到一个微型的芯片上,因此对单位体积的设备内具有的功能要求更高,需要能够更精确地处理更多更复杂的模拟和数字信号。医疗电子的发展给半导体行业提出的新挑战主要集中于前端的高分辨率传感器和高精度模数转换器,要求更低的功耗和更优的散热特性,以及更高集成度、可靠性、设计复杂度等的挑战。
人工智能软件运行时比人脑要快很多,它擅长于模式分析与特征点提取,这能够帮助医生和科学家发现关键信息。该系统主要用来提高现有的劳动力资源效率,它采用云解决方案,不需要购买额外的硬件和服务器空间,数据实时更新。它就像一个“水晶球”一样,能够了解到所有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整个系统以医院的调度规则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到临时调度的需要,因此能够确保大多数情况下人员调配的合理性。 另外,爱因斯坦II也能够作为一个分析工具,利用自带的人工智能引擎,它能够从历史行动中提取有效的“行动”和“模式”,从而来决定当前和未来的选择。此外,在维护时它也能够产生实时的分析报告,所以会议报告工具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国本土医疗设备制造商正逐步向中高端高技术附加值的方向开发产品,如高端彩超、多层CT以及高端监护类产品等去扩大国内外的市场份额,我们期望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接近并达到同行业最高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的本土品牌不断涌现。但我们认为这些成功绝不是技术盲目效仿的结果,而是能够找到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特点,针对特定的细分市场而开发出具有技术和性能竞争优势的产品。单一的低成本已不再是赢得市场的唯一法宝,其在技术、产品定位和市场策略方面的创新同样至关重要。当然,我们必须把握开发成本相对较低,项目开发及执行效率较高的优势,也要迎合市场发展的新需求,例如移动及便携式的发展,确实扩大新产品的投入,争取早进入,早引领,并获得快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