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市场监管总局将对“炒货”的汽车芯片经销企业立案调查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芯片短缺过程中,有部分代理商坐地起价。许多原本单价几块钱的芯片,价格普遍上涨了10倍到20倍,意法半导体生产的一款冷门芯片价格甚至上涨了70倍。芯片的短缺伤害到了汽车厂商和供应商的利益。
据市场监管总局8月3日消息,针对汽车芯片市场哄抬炒作、价格高企等突出问题,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价格监测和举报线索,对涉嫌哄抬价格的汽车芯片经销企业立案调查。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关注芯片等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秩序,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
进入2021年,全球汽车产业尚未度过因“缺芯”停工、减产的劫难。大众、丰田、日产、福特、铃木、沃尔沃等车企正身处“芯片荒”的“飓风”中。据IHS预测,2021年第一季度由于芯片短缺所引起的轻型汽车减产数量达67.2万辆,第二季度的汽车将减产130万辆。
“车用MCU紧缺是造成汽车断崖式缺货的主要原因。”信达证券的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方竞在研报中指出。多家汽车厂商向《等深线》记者确认了这一说法。据了解,MCU芯片是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必备组件,平均每辆车大约有50个微控制器,用于刹车、空调、仪表、安全、门锁和其他系统。
芯片对于智能汽车的价值就好比燃油汽车时代的发动机一样,能把传感器的数据(新时代的能源)转化成精准的决策。“芯片荒”从汽车行业发端,迅速席卷整个制造业。国际领先投行高盛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有多达169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芯片短缺的冲击。其中,电源管理芯片、OLED驱动芯片、车用芯片供应吃紧。
“少一颗芯片,产品都没有办法出货,因为一颗0.8美元的芯片,可以导致2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无法生产。”一名半导体供应链分析师指出。
疫情可以说是“芯片荒”发生的始作俑者。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发生,多数车企对市场持悲观预期,主动撤单,供应链备货大幅下降,生产计划萎缩。同年第二季度,消费电子需求率恢复,产能(含生产物料)向消费电子转移。2020年第四季度车市向好,汽车半导体产能出现不足。除了供需错判的原因,美国得州暴雪、东南亚二轮疫情、瑞萨电子着火等天灾人祸也加剧了芯片短缺。
“芯片短缺还受一些恐慌性心理的影响,大家预测到芯片短缺,都加大订单。一旦加大订单后,产能就会不足,每家企业下的订单比原来高出1~3倍,汇集到芯片厂家手里,是完全保证不了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行业缺货最为严重的MCU芯片全球市场竞争格局高度集中,主要供应商为瑞萨电子(日本)、恩智浦(荷兰)、微芯科技(美国)、英飞凌(德国)、三星电子(韩国)、意法半导体(意法)等国外厂商,合计市场占有率超过70%,而国内MCU芯片厂商仅在低端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
车用芯片短缺问题已经有所缓解
据彭博社报道,在当地时间的周二,美国商务部长Gina Raimondo表示,随着全球车用芯片供给逐渐增加,此前因缺“芯”“而不得不停产的汽车制造商已经表示,他们面临的半导体短缺问题已经有了缓解的迹象。
“我们将开始看到改善迹象,近几周福特汽车执行长Jim Farley和通用汽车执行长Mary Barra向我表示,(近期)已经得到更多芯片零件用以生产汽车,显示出当前造车业的缺货情况稍微得到了缓和。”Raimondo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