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暂未出台 产业初期瓶颈初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物联网标准很复杂,短期难以出台。”国家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张琪介绍,目前国家12个部委的23个标准工作组正联合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
据业内专家分析,物联网基础技术逐步成熟,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短期内大规模落地的首要条件是标准体系的建立,如果行业、企业之间的物联网应用标准难以达成一致,将导致物联网项目及产品无法互相兼容。
在资本市场,物联网概念被热捧。根据相关机构统计,整个2010年,物联网板块46家上市的平均市值涨幅为20.32%,而全部A股的平均市值则下跌3.44%左右,物联网概念广受追捧。
与资本市场的大热不同,大多数从业企业则更加务实。由于物联网行业内还未形成有效的获利模式,许多企业强调自身物联网概念只是为了获取开发区政策扶持,但实际产品或服务却未能如期推向市场,自然也就谈不上对物联网产业的推动作用。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表示,物联网产业发展首先依靠的是一套切实可行且足够成熟的标准。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有效推动分散的企业逐步靠拢并形成合力,继而强化物联网发展的基础,并形成良性的发展趋势。
“标准化的实质是技术水平的较量。”中国RFID产业联盟的秘书长欧阳宇指出,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传感网行业标准背后凝聚了许多大型跨国企业的技术及经验,有着很高的知识产权壁垒,国内企业一旦以这些标准生产或采购产品,就需要支付数额可观的专利费用。并且,由于物联网可能会涉及到金融、矿产甚至军事等专业领域,标准化背后还存在行业安全的问题。虽然标准问题亟待解决,但目前,国内大部分物联网企业还难以单独制定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同时,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单个企业制定标准在出台和施行的过程中还可能会产生一些标准化管理方面的问题。
基于以上几点,我国推进物联网标准制定工作应从国家层面上考虑。业内人士指出,与TD-SCDMA如出一辙,物联网标准之争也是该行业的话语权之争,中国不仅需要有自己的标准,而且还要与其他国家标准竞争和抢时间。据了解,目前物联网中的RFID产业发展相对成熟,而国际标准化传感网标准化组织总共设立了3个标准化项目组,其中系统架构分为7部分,我国专家占2个主席位和5个联合主席位。
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物联网标准体系既包括底层技术的标准,如频率、调制方式、接口标准等,也包括运营管理的标准,如用户认证、业务流程、业务标识等语法和语义。一个有价值的标准必然需要与实际应用结合并接受市场考验,因此,标准体系的形成也需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其中,而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也有必要强化其主导地位。开发出物联网“中国芯”的孙长征就表示,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行业标准也有可能逐渐“形成”,而这种形成的标准可能比制定出来的标准更加符合行业的现状。
截止目前,国内还暂未形成明确的物联网行业标准,而该瓶颈短期内恐将继续制约物联网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