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电子机器人正在进行智能化变革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机器人之父”恩格尔伯格在1959年,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至今已有62年,半个世纪过去了,数次迭代,从最初的工业领域已经慢慢辐射至各行各业,衍生了各种不同功能属性机器人形态,对大众生活有翻天覆地改变,那么自机器人诞生以来,究竟对人民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呢?未来的机器人又将会是什么样的形态?“机器人”一词,自创造之初就承载着人们对其功能的美好愿景——以不知疲倦的钢铁之躯突破人类的生理极限,成为人们的左膀右臂。
在医院外科楼的手术室,记者终于透过窗户见到了这位有着“三头四臂”的“机器人大夫”。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主控台按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一般位于手术室无菌区之外,主刀医生坐着使用双手(通过操作两个主控制器)及脚(通过脚踏板)来控制器械和一个三维高清内窥镜。系统将医生的眼睛和手部自然延伸到患者身上,将医生的手、手腕和手指运动准确地翻译成手术器械的微细而精确的运动,进行移动、切割、止血、缝合、打结等各种操作,其灵敏程度不逊人手。机械臂独有的“内腕”足以胜任高难度的腹腔和胸腔外科手术,可以完成各种复杂到人手无法完成的动作,其3D立体影像系统更是带来沉浸式的操作体验。
大型医用设备是一类使用技术复杂、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对医疗费用影响大的特色医疗资源,直接关系医疗质量安全、医疗费用和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因此,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对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大型医用设备实施严格的配置许可管理制度。在院方和市卫健委等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市人民医院以最快的速度取得了大型设备配置许可证。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科技的快速渗透,机器人行业受到极大鼓舞,发展迅速,如今医疗正在与机器人全面融合,引领外科技术大变革。随着国内“医疗+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医疗机器人有望实现真正的“中国制造”。医疗机器人属于服务机器人中的特种服务机器人分类,是指应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够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但不包括从事生产活动的设备。
医疗机器人的运用与发展,必将为医疗产业带来新的变革。基于此,医疗器械未来的最终方向一定是智能化,其在医疗器械市场的占比将越来越大。据中国电子学会统计,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153亿元,其中医疗机器人43.2亿元,未来需求将持续增长。从全球规模来看,手术机器人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据Frost Sullivan数据显示,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30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83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22.57%,预计2026年达到336亿美元,自2020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6.2%。
人工智能时代下,医疗机器人得以快速发展,在各种不同的医疗场景下,减轻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为快速隔离、诊断、治疗争取关键时间。整体来看,医疗机器人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增长空间巨大。随着AI、5G、AR/VR、脑机交互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与融合,医疗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丰富。作为智慧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也吸引不少企业频频加速布局。
在国内医疗机器人的各类产品中,手术机器人由于要参与手术,对准确性、精密度等方面都要求很高,是制造难度最大的品类,一般应用在骨科、腹腔等手术中,能减少术后疼痛、提高操作精确。康复机器人则涉及康复护理、治疗等方面,用途广泛。辅助机器人及医疗服务机器人则协助远程医疗、导诊、消毒等事项。
随着开展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加,手术方式的不断多样化,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技术优势会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发挥。随着手术机器人的升级换代与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应用,也会引领外科手术向着更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目前,随着“十四五”规划以及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已萌发出众多手术机器人的创业公司,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拥有成熟产品,并且在国内获批上市。首宏相信,未来国产手术机器人将会以高性价比的特点展现出比国外企业更强的竞争力,与广大医生们一同携手创造国内机器人手术时代,国产替代之路将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