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探究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物联网的基本思想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99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为全球每个物品提供唯一的电子标识符,实现对所有实体对象的惟一有效标识。这种电子标识符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电子产品编码(ElectronicProductCode,EPC),物联网最初的构想是建立在EPC之上的。物联网这一概念来自于同互联网的类比,物联网不仅是对“物”实现连接和操控,它通过技术手段的扩张,赋予了网络新的含义。物联网内涵的起源是利用RFID技术来标识客观物体,并进行数据交换,通过不断扩充、延展、完善而形成"物物"互连的网络。物联网的技术特征是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物联网需要对物体具有全面感知的能力,对信息具有可靠传送的能力,并对信息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从而形成一个连接人与物体的信息网络。
本文以EPC系统为基础,探究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内在原理、系统模型和体系架构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物联网物品编码方法和识别技术,研究了物联网网络的运行和服务模型,提出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并对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在信息与通信的世界里获得了一个新的沟通维度,它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连接,扩展到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和连接。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物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物品将被智能化,这样,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物联网技术将对全球经济和个人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项空。物联网的概念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物联网的概念示意图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InternetofThings"。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人与物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信。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小了;而继互联网之后的物联网时代,则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距离变小了。物联网是全新的网络架构,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的跟踪与信息的共享。
2 EPC系统架构
EAN和UCC是两大国际物品编码标准化组织,2003年11月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联合收购了EPC并成立了EPCglobal,以推动EPC技术的商业应用。EPCglobal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日本、韩国、中国、澳大利亚和瑞士建立了7个Auto-IDLab实验室,有五个世界著名的研究性大学参与研发EPC,EPC技术得到了沃尔玛、可口可乐、宝洁和Tesco等100多个国际大公司的支持。
作为EAN.UCC的会员组织,中国物品编码中心(ANCC)也积极参与到EPC的推广中。EPC系统是实现自动即时识别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通过整合现有信息系统和技术,可以提高供应链上贸易单元信息的透明度与可视性,实现全球贸易的实时识别和跟踪。
2.1 EPC的标准化
在提出EPC的概念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标准化和应用测试工作进展十分迅速,短短几年的时间,已经完成了示范实验和全球标准的工作。
2.1.1 示范实验阶段
自1999年提出EPC的构想到2003年,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已经完成了EPC应用3个阶段的示范实验。第1阶段是货堆阶段,Auto-ID中心成功地读取了工厂货堆上的EPC代码;第2阶段是货箱阶段,对配有EPC标签的货箱进行测试,尽管从货堆到货箱大大增加了传输的数据量,EPC系统仍然运行良好;第3阶段是单个物品阶段,电子标签被加载到单个物品上,EPC的目标是为全球每一个单品建立开放的标识标准。
2.1.2 全球标准阶段
2004年,EPCglobal完成了第一代EPC技术的全球标准,从而宣告了第一代标签标准的完成,并在部分应用中完成了测试。随后,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将EPC搬出实验室,使EPC技术在商业上得到了实际应用,从而迈出了从实验室走向应用的里程碑意义的一步。EPC虽然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已不可阻挡。
2.1.3 EPC代(Gen)和类(Class)标准
根据版本号和基本功能的不同,EPC标签有代(Gen)和类(Class)的概念,Gen是指EPC标签规范的版本号,Class描述的是EPC标签的基本功能。
EPCglobal第一代标准,即EPCGenl标准是EPC射频识别技术的基础,EPCGenl主要是保证测试EPC技术的可行性。EPCGen2标签在2005年投入使用,EPCGen2标准主要是为使这项技术与实践结合,以满足现实的需求,但EPCGen2标签不适合单品,EPCGen2技术主要面向货箱级别的应用。未来将采用的EPCGen3标准则可以实现单品识别与追踪,解决EPCGen2技术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根据功能级别的不同,EPC标签可以分为Class0^Class1,Class2,Class3和Class4共五个类别。为了降低成本,EPC标签通常是被动式电子标签。现在EPC测试使用的是Classl/GEN2标签。
2.2 EPC系统总揽
Auto-ID研究中心指出,物联网将建立在物品编码、射频识别和互联网的基础之上。EPC系统由EPC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3部分组成,表1所列给出了EPC系统的构成。
2. 2.1 EPC编码体系
EPC编码体系是新一代与GTIN兼容的编码标准,它是全球统一标识体系的延伸和拓展,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EPC系统的核心与关键。目前已有的EPC编码体系有EPC-64、EPC-96和EPC-256。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参与EPC测试所使用的编码标准是64位数据结构,实际应用则采用96位编码结构,未来将采用256位编码结构。
2.2.2 EPC射频识别系统
物品编码可存储在物品的标签中,由读写器对标签进行读写,标签与读写器构成一个识别系统。EPC射频识别系统是实现EPC代码自动采集的功能模块,主要由射频标签和射频读写器组成。EPC射频标签与射频读写器之间利用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读写器与信息系统相连,是读取标签中EPC代码并将其输入网络信息系统的设备。
2.2.3 EPC信息网络系统
EPC的信息网络系统是在全球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和信息发布服务EPCIS实现信息管理和交换功能,进而实现全球实物信息的互连。物联网名称解析服务ONS类似于互联网域名系统DNS,物品的信息传递给互联网后,通过互联网Internet向名称解析服务ONS发出一条査询指令,名称解析服务再根据规则査得存储物品信息的IP地址。物联网信息发布服务EPCIS中存储着物品的详细信息,其收到査询要求后,可将该物品的详细信息以网页形式进行发布。物联网信息发布服务EPCIS的目的在于共享物品的详细信息,这些物品的详细信息既包括标签和读写器所获取的物品相关信息,也包括一些商业上的必需附加数据。EPC信息网络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3 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探究
物联网将网络的触角伸到了物体之上,因此,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由物品编码、物品识别和网络服务三部分构成。物联网是全新的网络架构,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的跟踪与信息的共享,这需要从公共物联网的角度探讨物品的编码方法,使全球物品都纳入到统一的编码之中,因此,物品编码是物联网体系结构的骨架之一。物联网能够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使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得以融合,从而达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因此物品识别是物联网体系结构的骨架之二。物联网通过开放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与信息共享,物品自身的网络与人的网络相互连通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需要从系统运行和系统应用角度给出物联网的网络服务体系,因此,网络服务是物联网体系结构的骨架之三。
图2EPC信息网络系统的工作原理
3. 1 物联网的物品编码体系
物品编码可对实体及实体相关信息进行代码化,通过统一、规范化的编码来建立全球通用的信息交换语言。编码应该提供对单个物理对象的惟一标识,应该有足够大的地址空间来标识全球所有实物对象,并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表2给出了几种64位和96位数据结构的编码结构。
物联网的编码体系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1) 有足够大的地址空间。从世界人口总数(大约70亿)到世界大米总粒数(粗略估计1亿亿粒),编码有足够大的地址空间来标识所有这些对象;
(2) 必须保证编码分配的惟一性,并寻求解决编码碰撞的方法;
(3) 编码由各国管理机构、物品标识的管理者共同管理,并实行分段管理、共同维护、统一应用,使编码具有组织保证。
3.2 物联网的物品识别体系
物联网的物品识别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获取、自动识读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物品自动识别技术种类繁多,在物联网中使用最多的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中的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利用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具有非接触识别的特点,可以识别快速移动的物品,并可以同时识别多个物品。射频识别系统为物品数据采集排除了人工干预,实现了完全自动化,是物联网的重要环节。电子标签与读写器构成的物品识别系统如图3所示。
图3电子标签与读写器构成的物品识别系统
射频识别系统中的电子标签是物品代码的信息载体,未来标签在标识物品的时候应该达到单品层次,可以对物品的成分、工艺、生产日期、作业班组、甚至是作业环境进行描述。标签价格应该足够低,国际权威咨询机构预测,只有当标签的价格降到5美分,物品大规模“使用”标签才能成为现实;
读写器的功能是触发作为数据载体的电子标签,并与这个电子标签建立通信联系。电子标签与读写器的一系列非接触通信,均由读写器来处理。同时读写器在应用软件的控制下,也可与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以实现读写器在系统网络中的运行。
3.3 物联网的网络服务体系
电子标签编码的容量虽然大到能够给全球每个物品进行编码,但标签主要是给全球物品提供识别ID号,编码本身存储的物品信息十分有限。有关物品的大量信息需要存储在物联网的网络中,而不能用标签编码表示出来,这就需要物联网的网络服务。
物联网的网络是建立在Internet网之上的。有关物品的大量信息存放在Internet网上,存放地址与物品的识别ID号一一对应,这样,通过ID号就可以在Internet网上找到物品的详细信息。物联网的网络服务体系应该提供网络服务和系统应用功能,其中物联网信息服务器用于存放物品的信息,物联网名称解析服务器用于解析物联网信息服务器的IP地址,物品的相关信息应该采用实体标记语言表述和传递,物联网最终应该完成信息传输和信息管理的功能。
4 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建议
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发表的《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并着重提出“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成为我国信息产业下一个新的战略高点。发展物联网,形成泛在网络,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我国已经在各方面着手全面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我国发展物联网首先需要探讨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在分析物联网内在原理、系统模型和体系架构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规划。分析表明,物联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管理上需要政府主导,在实施上需要建立标准体系。政府主导和建立标准体系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
4. 1 政府主导
物联网是涉及众多领域和多个层面的网络架构,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需要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二是流动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如果只在1万辆汽车上装上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而只有具备了流动性,才能真正反映实时数据,这需要各个领域与物品都能随时实现对话。正是由于上述因素,与其它概念不同,物联网实施的源头在于官方。
发展物联网,形成泛在网络,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物联网的建设将带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催生新的产品、新的产业,形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物联网相关技术还会有效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和网络服务的水平。通过物联网的发展,一些尖端的信息技术会得到很好的推动,我国会逐步确立在信息领域的领先地位。
4.2 制定标准体系
物联网标准体系已经成为企业和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如果说一个专利影响的仅仅是一个企业,那么一个技术标准则会影响一个产业,一个标准体系甚至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是由物品编码、物品识别和网络服务三部分构成的,因此,我国应尽早建立物品编码标准、物品识别标准和网络服务标准。物联网在中国刚刚倡导,标准之争却已显现。目前全球有EPCGlobal.UID.ISO/IEC.AIMGlobal和IP-X五大射频识别标准组织,分别代表了国际上不同团体或国家的利益,这些不同的组织各自推出了自己的标准,这也给我国大范围物联网应用带来了困难。
标准体系的实质就是知识产权,是打包出售知识产权的高级方式。物联网标准体系包含大量的技术专利,关系着国家安全、战略实施和产业发展的根本利益。我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良好的技术积累,应加快制定物联网标准体系,以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全面发展。
5 结语
本文以EPC系统为基础,探究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是涉及诸多学科、涵盖众多技术和面向多领域应用的一个体系。本文探讨了物联网物品的编码方法,讨论了物联网物品识别技术,探究了物联网网络运行和服务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本文提出的物联网体系结构对我国物联网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建议官方及早介入物联网的整体规划,及早注重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使物联网不仅在技术和模式上带来新的思路,也带来了我国管理和应用的一种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