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给我们的生活插上便利的翅膀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网购的发展,智慧配送也不断更新升级。在北京以及上海的特定区域,无人配送服务已应用落地。消费者打开手机App下单网购,一小时内,无人配送车就会行驶至消费者所在的小区,其效果相当于「可移动的取货柜」。
提供该项服务的达达快送昨宣布携手京东物流及白犀牛,共同打造在商超即时消费场景下的无人配送生态,为恶劣天气以及疫情影响下的配送服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近日,内地多地受台风影响,不少快送骑手风雨中送货的视频,让「台风天该不该点外卖」成为热搜,加上多地疫情的反覆,也让无接触配送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香港文汇报记者了解到,在无人配送合作试验区域,消费者通过手机下单,便可能收到一个特殊的取件码,这是无人配送车发来的取货独家「暗号」。然后消费者来到单元楼下,或者在小区内的指定区域,通过输入取件码或手机扫码,便完成了「暗号」对接,收货成功,全程没有工作人员参与。
不过,由于目前在推广试验阶段,无人配送并非指定可选的项目。据达达相关负责人表示,「无人配送系统会搜集和分析周边骑士运力和无人配送资源,根据综合路径及调度规划,选择最优的方式进行分发,将合适的订单分配给无人配送车完成,在履约时效范围内由无人车最快送达用户手上,确保为消费者提供稳定服务,提升配送效率。」公司不会额外收取配送服务费用,但目前暂无寄件服务功能。
众所周知,在流量互联网时代,各个巨头之间争夺的虽然是同一批用户,但够大的流量池也让各巨头轻松吃上了一波流量红利。但步入后流量时代时,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步入2.0时代,由简单的流量争夺逐渐演变成复杂的商业模式圈地运动。
最为典型可以数美团和饿了么之间的相互竞争和牵制,也正是因为类似于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快速扩张,外卖以及流量互联网时代催生的物流大军,对中国互联网商业格局的深度改写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鲜明的一笔。
那么,当巨头面对无人配送,自然也生怕错过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
据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未来十年80%的包裹交付将采取自动配送。另据业内一家头部无人物流车厂商预测:“到2025年,无人物流车累计销量将超过50万辆,而整个市场规模也将达到百亿元。”
换言之,商机即行业火热的最好理由,但站在更深次的原因,新工业洞察认为和新基建的发展息息相关。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无人配送和新基建背后又有何关联?
我们先来看新基建的概念,它是服务于国家长远发展和“两个强国”建设战略需求,以技术、产业驱动,具备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特征的一系列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总称,涵盖了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新型产业。
简言之,即以产业作为赋能对象,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促进产业的数据驱动发展,完善应用环境,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尤其是在去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之后,无人配送实际上就隶属于大数据、AI智能等相互融合的基础设施。
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是专为自动驾驶场景打造的嵌入式计算产品,集成了主流的深度学习计算能力,具有强大的通用计算能力以及适应复杂用户需求的接口定制能力,可为自动驾驶的感知、决策和控制提供计算能力和接口支持。
目标识别相机是适用于室外场景的机器视觉产品,采用汽车级高分辨率成像器件,集成了IMU单元,具备120db高动态成像能力、实时外同步触发功能和精准计时机制,可精确控制相机曝光。
双目测试相机采用两片两百万像素传感器,搭载FPGA计算平台,具备精准的测量能力,可实现避障跟随、分割测量、智能识别分析、三维内容生成等丰富的应用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