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突发!微信被起诉!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8月6日晚间,北京市海淀区厂洼西路8号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发出公告表示,该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微信产品“青少年模式”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涉及公共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支持起诉。
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发出公告,请拟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机关和社会组织在本公告发出三十日内将有关情况书面反馈本院。
很快腾讯就进行了回应表示,“悉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有关微信产品“青少年模式”相关公告的报道,我们将认真自检自查微信青少年模式的功能,并且虚心接受用户建议以及诚恳应对民事公益诉讼。”
腾讯表示,2020年10月,响应主管部门的倡议,微信主动上线了青少年模式,并一直在持续完善其能力。目前开启后,家长能够设置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等产品的开放范围,且支持展示视频号青少年专属内容池,限制青少年用户发起直播以及使用直播打赏,关闭小游戏、Q币充值、信用卡等功能。微信也将借此机会广泛收集用户反馈,不断完善对青少年的各项保护措施,并持续对青少年进行正向引导,与家长共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上网生活。
21ic家了解到,微信内的青少年模式需要自行主动开启,开启后将会限制公众号、小程序以及小游戏等内容,另外,家长还可以设置打开范围,自行选择不受限制或开启保护限制。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例针对腾讯的公益诉讼。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简称“未保法”)正式实施后,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简称“中心”)就腾讯运营的“王者荣耀”手机网络游戏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一案,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
中心认为,“王者荣耀”游戏存在以下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腾讯不断下调适龄标准,当前游戏评级不符合“12+”;游戏人物形象设计过于暴露,网站及社区存在大量色情、低俗等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的内容;游戏人物篡改了历史人物形象,践踏民族传统文化;游戏商场充值限额及抽奖模式违反了国家规定;潜在的诱导性沉迷设定弱化了未成年人的自控力,增加了沉迷风险。
时隔两个月,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曾于8月3日发送过《“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 业内人士提醒,警惕网络游戏危害,及早合理规范》一文,直指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现象的文章,让游戏圈炸锅。之后,文章修改了敏感词汇,但文章并未删除。
文中指出,“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2.5%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13.2%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2小时。网络游戏的过度投入对我国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带来双重负面影响。2020年,我国超一半儿童青少年近视,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业、引发性格异化的现象呈增长趋势。
随后,腾讯就发布声明表示,为进一步加大未成年保护力度,将从《王者荣耀》试点,逐步面向全线游戏推出“双减、双打、三提倡”的七条新举措。
七条新举措中的“双减”指减时长与减充值,即将执行比政策要求更严厉的未成年用户在线时长限制,非节假日从每天1.5小时降低至1小时,节假日从每天3小时减到2小时;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小学生”)禁止在游戏内消费。“双打”指打击身份冒用与打击作弊。即针对未成年人冒充成年人游戏的情况,将原来的“零点巡查”升级为“全天巡查”,可疑账户全部重新认证;积极配合政策,打击用户通过加速器登陆及部分第三方平台买卖成年人账号的行为。
8月4日,微信公众号“鹅厂黑板板”公告称,为进一步加大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将升级健康系统规则,未成年用户每日22时至次日8时禁玩,国家法定节假日每日限玩2小时,其他时间每日限玩1小时。未满12周岁的用户无法进行游戏充值;12周岁(含)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上限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上限200元人民币;16周岁(含)以上未成年用户,单次充值上限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上限400元人民币。
据了解,上周腾讯股价一度出现巨震,引发市场关注,投资大佬段永平趁大跌出手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