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物联网的需求分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需求牵引是各类新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当前,物联网正在强势崛起。在物联网军事应用中,最优先、最核心的问题是明确军事需求,并将其融入联合作战及其保障体系中去,从而有效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和保障效能。
1 军事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的,该会议当时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此后,社会各界对于物联网产生了极大的关注,许多人相信物联网可能对人类社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Internetofthings”,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了解到物联网主要为解决物品到物品(ThingtoThing,T2T),人到物品(HumantoThing,H2T),人到人(HumantoHuman,H2H)之间的互联特征,考虑到军事应用中战场环境复杂、作战单元众多以及持续有效的供给等实际需求,物联网已被许多军事专家称为“一个未探明储量的金矿”,并正在孕育着军事变革深入发展的新契机。目前,物联网在军事上的应用还比较少,军事物联网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
根据该应用模型所理解的军事物联网应当是一个以现有军用网络为基础,将其末端延伸到具体武器装备,以现实战场环境以及实时后勤保障,从而实现物物相连的智能化网络。该网络能使战场感知精确化、武器装备智能化,综合保障灵敏化,从而提升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打击的精确度和自动化程度。
2 各军兵种对军事物联网的需求
军事物联网可以扩大未来作战的时域、空域和频域,将对国防建设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并将引发一场划时代的军事技术革命和作战方式的变革。从而引起各军兵种对军事物联网的迫切需求。
2.1 陆军需求
军事转型使陆军的战略指导思想从原来的“区域防卫”向“机动作战、立体攻防”转变,力量运用由“静态部署、有形集中”向“动态部署、效能集中”转变,作战任务由“逐次夺占"向“体系破击”转变。并将强调“全域多能、多样式作战、多维空间、联合制胜”的新理念。
陆军对军事物联网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陆军的作战环境比较复杂,城镇巷战、丛林突击、沙漠行动等复杂战场环境影响较大。这就需要军事物联网能够对陆军的特殊作战环境实施监测保障,从而有效提升部队在各种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作战效能;
其次,陆军的作战单元相对较小,作战力量分散,作战方式灵活,机动速度快。这就需要军事物联网能够对陆军提供有效的覆盖链接,使得各末端作战单元“互联互通”;
第三,陆军作战的意义偏向于夺取、占领、驻守等方面,因而需要有持续不间断的作战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这就需要军事物联网来为前沿部队及时有效的提供弹药和物资供给的可靠信息保障;
最后,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需要陆军与其他军种配合进行联合军事行动。这就需要军事物联网来为作战行动的协调提供可靠保障,以便陆军必须具备与其他各军种的互通能力,从而保证作战行动的有效进行。
2.2 海军需求
海军的作战样式正在从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发展,可以预料,未来海军的主要作战样式将是以“网络为中心"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这种作战样式主要有三方面内涵:一是各作战平台将通过数字链路链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提高总体作战效能;二是防空、反潜和反战术弹道导弹等防御性作战行动,以将依靠舰上自身防御系统转变为以网络化的协同作战方式进行作战,此时的各个分散平台将成为一个分布式的探测装置和武器系统;三是海军将和其他军种联合一体作战,共同完成作战任务。
海军对军事物联网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海军作战环境特殊,面对防空、反潜和反战术弹道导弹等防御性作战行动,需要军事物联网能够对海军作战环境实施监测保障,提升自身保护能力和应对能力;
二是海军作战范围广,海上覆盖区域是陆上的若干倍,将来发展远洋海军作战能力,首当其冲要解决的是如何提升综合后勤保障能力。这就需要军事物联网能够对海军作战后勤保障及时有效地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
三是海军兵种组成多,装备规模大,作战时因为承担任务、作战区域、平台功能、携带武器、平台速度等要素的不匹配,可能使得各兵种之间、各装备平台之间的协同难度增高,这就需要军事物联网为海军的各系统装备进行互联互通。
2.3 空军需求
目前,空军正在努力实现从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的转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空战通常先于陆战和海战,及时而又准确的情报是空中战役胜利的重要因素,是空中作战能力的增因。
空军对军事物联网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空战通常先于陆战和海战,情报的获取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军事物联网能够为空战提供及时、有效、可靠地信息保障;
其次,空军作战机动速度快。这就需要军事物联网能够提供远程作战飞机指挥引导,故应在预警机、空中加油机、远程运输机、战略轰炸机、空中指挥所飞机和大型侦察机等飞机上使用军事物联网;
第三,空军作战机动范围大。这就需要军事物联网能够为空战提供及时有效的综合后勤保障,油料、弹药等的供给是否充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空战的作战效能;
另外空军作战打击精度高。这就需要军事物联网能够将打击目标信息和气象环境等辅助信息及时的传输到作战飞机,使作战人员能够及时调整战术,
提咼打击能力。
2.4 第二炮兵部队对物联网的需求
在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中,第二炮兵作为远程精确打击的主力,发挥着首战定局的先锋作用、夺取战场控制权的主力作用和速战速决的突击作用。其作战样式主要有固定阵地作战和机动作战两种。
第二炮兵部队对军事物联网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第二炮兵在机动作战中的越级指挥、联合作战中的跨战区联络、山区中的远程无线通信、摩托化行军和铁路输送中的移动通信等,都需要发挥军事物联网“物物相连"的优势;
其二,第二炮兵部队需要通过军事物联网建立强大的作战空间态势感知优势的多传感器信息网,以便较好的形成“信息保护伞”,从而有效进行自身防卫;
其三,第二炮兵部队需要通过军事物联网为火控和制导系统提供精确的目标定位信息,对导弹发出预警,并指引弹道导弹对拦截武器进行大姿态变轨突防,或指引巡航导弹自主选择突防路径,规避飞行并可用于在指挥控制系统与导弹之间进行实时数据传输。
3 多样化军事任务对军事物联网的需求
随着国家军事战略的调整以及我军使命任务的拓展,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军队要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主席关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战略思想的首次提出是在2005年底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随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作了明确论述,在2007年底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全面阐述。
2008年4月,军委郭伯雄副主席在视察部队时强调:“我军要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首要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我军要承担多样化军事任务,首要的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各级要按照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全面提升部队作战能力。"
近年来,我军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维稳处突、抗震救灾和海军护航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1998年的抗洪抢险;2003年的抗击“非典”;2008年的“3.14”西藏打砸抢烧;2008年的"5.12”四川抗震救灾;2011年非战争性质的利比亚大规模撤侨行动等等,这些都使我军充分认识到了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多样化军事任务所应对的事件突发性强,需求相应时间短,事发环境复杂,我军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过程中,也具有指挥跨度大、指挥链长、信息需求全面、态势情况多变和横向联系多等特点。
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对军事物联网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强大的信息感知获取能力的支持,要依托地方建立军地联合的情报共享机制。这就需要军事物联网能够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全面、及时、有效、可靠的信息保障;
其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强大的综合后勤保障能力的支持,要依托民企建立军民联合的后装保障机制。这就需要军事物联网能够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有效跟踪、及时输送的后勤物资保障;
同时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还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支撑。这就需要军事物联网能够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协调进行提供可靠保障,从而形成互联互通的整体合力。
4 军事物联网的作战需求分析
军事物联网是实现智能化感知、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的全新理念。其主要是用军用网络将战场环境、武器装备和综合保障等方面有机连接起来,也就是说,军事物联网=军用网络+战场环境+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等,以实现精确化战场感知、智能化武器装备、灵敏化综合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
4.1 战场感知精确化
战场感知精确化即建立战场“从传感器到射手”的自动感知-数据传输f指挥决策-火力控制-信息反馈的全要素、全过程综合信息链。从而对敌方兵力部署、武器配置、运动状态的侦察和作战地形、防卫设施等环境进行勘察,对己方阵地防护和部队动态等战场信息的实时感知,以及大型武器平台、各种兵力兵器的联合协同和批次使用等实施全面、精确、有效地控制。
建立战术侦察传感信息网,通常可以釆用无人飞机或火炮抛掷方式向敌方重点目标地域布撒声、光、电磁、震动、加速度等微型综合传感器,近距离侦察感知目标地区的作战地形、敌军部署、装备特性及部队活动行踪和动向等;可与卫星、飞机、舰艇上的各类传感器有机融合,形成全方位、全频谱、全时域的全维侦察监视预警体系,从而提供准确的目标定位与效果评估,有效弥补卫星、雷达等远程侦察设备的不足,全面提升联合战场感知能力。
同时,加强重要军事管区人员的动态管控与防入侵智能管理系统建设也是重中之重,如在国境线、重要海区与航道,以及战场阵地、指挥所、机场码头仓库等重要军事设施建立传感系统等,图2是上海浦东机场的安防系统示意图。
4.2 武器装备智能化
武器装备智能化就是建立联合战场军事装备、武器平台和军用运载平台感知控制网络系统,动态地感知和实时统计分析军事装备、运载平台等聚集位置、作业、损毁、维修和报废等全寿命周期状态。
另外,还包括研制和建立各类移动的军事感知监控网络,在各类军用车辆、车载武器平台及飞机、舰船等加装单项或综合传感器,以构建统一的“装备卡”识别体系。从而对军用车辆和武器平台等定位、分布与聚集地、运动状态、使用寿命周期等实现状态感知,并对武器装备完好率、保养情况等实现状态感知,同时对联合作战信息系统实现宏观监控与管理。
武器装备智能化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无需人工操作,武器装备本身能够智能的获取、分析和处理作战信息,并主动实施打击,从而进行打击效果评估。大家都知道,被称为“钢铁战士”的军用机器人以其刀枪不入、不怕牺牲、不染疾病、不知疲倦、不食人间烟火等特殊优点和严守纪律等“优良品质”被广泛应用于战场,用来完成人难以涉足的最危险、最艰苦的战斗任务,图3所示是一个机械战警的截图。事实上,发展能够智能化获取、分析处理作战信息,并主动实施打击的武器装备是未来战争的必然趋势。
4.3 综合保障灵敏化
综合保障灵敏化就是建立“从散兵坑到生产线”的保障需求、军用物资筹划与生产感知控制,以及“从生产线到散兵坑”的物流配送感知控制,以有效地实施作战保障力量适时适地适量的综合运用与智能感知动态管控。
建立以军事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物资在储、在运和在用状态自动感知与智能控制信息系统,可在各类军用物资上附加统一的相关信息电子标签,通过读写器自动识别和定位分类,以实施快速收发作业,并实现从生产线、仓库到散兵线的全程动态监控。在物流系统中利用射频识别与卫星定位技术,还可以完成重要物资的定位、寻找、管理和高效作业。
综合保障灵敏化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利用军事物联网建立以单兵电子生命监测系统为基础的卫勤保障信息链,对于进行战场及突发事件现场实施伤病员定位搜救与身份确认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电子信息传感器,可有效实现生命体征的动态检测和卫勤伴随保障,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救援准备,精确调度卫勤力量与资源。图4所示是一个DARPA-TATRC的无线伤员识别系统的示意图。
军事物联网从战场感知精确化、武器装备智能化和综合保障灵敏化三个方面呈现了未来作战的基本图架。通过军事物联网可以努力做到“知己知彼”,破除“战争迷雾”;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以较少的“人员伤亡”努力做到合理保障,消除保障过剩和紧缺等问题。
5 结语
物联网目前的研究和应用主要还是在物流管理、智能家居等领域,在军事领域的讨论尚为鲜见。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相信其在军事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对物联网的理解,结合军事应用,提出了军事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并从各军兵种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方面分析了对军事物联网的需求,最后就其作战需求进行了军事物联网的需求分析,着重研究讨论了物联网在军事应用中的实际意义,强调了构建军事物联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