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下云”,阿里云组织下沉,“云云”巨头谁能笑到最后?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波试水云计算的厂商败退后,老巨头们的地位还没巩固,新一波的云厂商又来了。字节跳动“下云”入场,从用户变成服务提供商;阿里云为了迎合政企市场需求,主动下沉组织,而这些表象背后,正是云计算的价值逻辑发生激烈的变化。
1云计算的核心价值逻辑正在发生转变
众所周知,中国的云计算应用是从互联网企业开始起步的,这些互联网企业具有良好的IT基础能力,它们动手能力强,对服务不敏感,但对成本非常敏感。这样的属性,成为了云计算天然的试验田,而正是这片试验田,打磨了云计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现在,中国移动云计算进入到下半场,市场的主角变成了大型政企,它们的需求和痛点跟互联网企业截然相反,比如,它们对成本并不敏感,动手意愿差,对服务要求甚高。而这对适应了互联网打法的云厂商是一种挑战。
比如,阿里云为了拓展政企市场,最近专门针对政企市场做了一次组织升级,并将服务团队下沉到行业和区域,同时还对行业进一步细分,共细分了18个行业,设置了行业总经理,由他们去负责做行业的数字化的创新;划分了16个区域,任命了16个区域总经理,由他们做本地化运营,包括和本地化客户连接、建立本地化的生态,总体形成横纵结合的组织体系。这在阿里云历史上没有过的。
笔者一个阿里云的朋友就戏称,“从来没想过阿里云也要这样‘跪舔’客户”。
而在这种转变背后,也反映着云计算的核心价值逻辑的转变——今天,云计算核心价值已经不再是基础设施共享,而是能力共享。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做过企业IT治理的人都知道企业IT有多么复杂——从机房租赁到IT基础设施建设,到日常运维管理,IT人员配备,到合规性安全等保,iso20k,iso27k,ITss,安全监控等等。
相较而言,基础设施反而是最简单的,最难的则是合规性,合规性涵盖了组织流程系统咨询等,动则上千万的投入,而且必须长期持续在合规性方面投入,对大型企业来说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云计算的好处就是云服务商把这些能力全具备了,政企客户只要使用云服务,就天然享有这些能力,在IT管理和治理进程上基本不费心思,而投入的费用却很少,用户的精力只放在业务上,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本不属于他们能力范围之外的IT治理这些事情上。
合规性只是一个层面,云厂商今天要做的是深入垂直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最基本的就是要搞懂垂直产业的业务逻辑以及它们的需求、痛点,因此,今天,云厂商们的竞争层面已经从底层的IaaS竞争上升到顶层服务和生态建设全面比拼,竞争已经升级。
总结一下,今天,云计算核心要义是:云计算的本质是一种共享经济,让专业的人干更专业的事情。这种共享绝不仅仅是共享服务器、虚拟机,而是从软件,网络、技术研发、服务的全方位共享。
而这些决定了云计算下半场的胜负!
2技术积淀是云厂商继续往前走的一大门槛
云计算 = 共享IT组件模块 全球化的基础设施 分布式网络操作系统。
1. 共享的IT组件
以前一套完整的IT基础设施需要到很多跨国巨头分别提供不同的IT组件,比如,IBM、HP、Dell提供服务器,Oracle提供数据库,EMC提供存储,思科提供网络设备,赛门铁克提供安全套件等等。
而到了云时代,云巨头厂商把这些活儿都包圆了,一个AWS / 阿里云= IBM EMC Oracle 赛门铁克 其它一众IT厂商 等等。云巨头正在用自己的虚拟机/存储/网络设备/数据库等来逐步替换这些传统IT巨头的产品。比如,AWS崛起后,用云上丰富的各类数据库组合迅速抢占Oracle的市场份额,导致Oracle迅速没落。
因此,IT组件成为云厂商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还是以数据库为例,泛数据库和数据处理是关键的IT组件,各大云厂商都在煞费苦心自研自己的数据库,微软本身就是做SQL Server出身,谷歌又是大数据处理的鼻祖,这自不用多说。
在国内,阿里凭着多年的积累和追赶,Ocean Base,Polar DB,Max Computer一系列针对不同场景的组合也挤进了一线阵营。腾讯云投入巨资和聚集了一批科学家在努力追赶,但效果很一般。华为努力很多年的高斯数据库,到现在都实用不起来。
至于其他一些小型玩家,比如金山云、UCloud等,在这些领域基本就是小透明,甚至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云计算厂商,就一个增强版的IDC机房,因为它们没有开发这些基础IT组件的实力,更别提研发级别的共享。
上述以数据库举例而已,共享的IT组件很像一个个乐高积木,品类越来越丰富,本质是一种共享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