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高通量卫星高速网络航班首飞成功:大幅提升空中互联网络速度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所有的出行方式中,飞机可能是唯一让人有 "与世隔绝" 感的。在万米高空飞行的几小时中,不仅耳膜遭受着气压的“迫害”,上厕所不方便,还不能用手机来打发这无聊的时间。坐飞机时可以不关机,曾是众多手机依赖症“患者”的梦想,如今,梦想变成了现实。
2018年1月16日,中国民航局也公布《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意味着飞机上WIFI服务全面启动。随后,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先后跟进,开放“空中Wi-Fi”业务,乘客终于能够在飞机上发微信、刷微博。
飞机上连Wi-Fi已经不是问题了,只是网速通常比较慢。8月20日,中国电信宣布MU5101航班作为国内Ku高通量卫星正式商用的首个高速网络航班顺利起飞,万米高空也能享受高速网络了。
据介绍,此次网络升级,中国电信卫星公司采用首颗国内自主研发Ku频段高通量卫星,是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通信容量最大、终端速率最高的高通量卫星,可真正实现中国全境及亚太地区航线覆盖,整星容量达到50Gbps,单机带宽超过220Mbps。
中国东航基于Ku高通量卫星和松下机载系统,大幅提升了空中互联网络速度,可面向乘客提供与地面网络近似一致的空中上网服务体验,极大增强乘客出行感知。
飞机飞行在万米高空,当然不可能像地面通信那样,牵着一根光纤宽带到处飞。在乘坐提供空中Wi-Fi服务的航班时,乘客首先需要在开启飞行模式下连接飞机上安装的“路由器”,再通过空地通讯设备连接互联网。这其实很好理解:地面Wi-Fi依然是有线的,而空中Wi-Fi才是真正的无线上网。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空地通讯。基于卫星和基于地面基站仍是目前实现空地通讯的主要方式。具体来说,一种是通过卫星方式实现地空通讯,另一种则是基于ATG(air to ground地面基站方式)实现地空宽带通讯。
连接地面ATG基站,顾名思义是在飞行航线途经的地面上部署基站,利用这些地面基站向空中的飞机发射信号,与飞机连接。由于每个基站覆盖的范围有限,因此需要沿线部署多个基站进行“接力”传输。该模式的优点是运营成本较低、网络带宽大,承载人数多。
这是由于ATG诞生之时,3G技术已经问世,因此ATG也被视为地空宽带通讯——其下行带宽可达3.6Mbps,上行带宽也可达1.8Mbps。缺点是对飞机的航线有较高要求,不仅飞行高度不能过高(太高收不到地面基站发射的信号),而且会受限于地面基站的分布,如无法进行越洋、跨国的部署,且基站建设维护成本较高,仅适合于国土陆地面积较大的国家。目前,美国9家航空公司的1500架班机均是利用该通讯方式实现空中Wi-Fi。
中国电信还提到,从2014年开始,中国电信率先推出航空互联网业务,为中国东航等6家航空公司超200架飞机提供覆盖全球的空中宽带网络服务,累计为超过45万班次,1000万人次提供航空互联网接入服务。
众所周知,霍尼韦尔MCS-8420 JetWave卫星通信系统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补充型号认可(VSTC),这将助力中国航司实现高速稳定的机上互联。在霍尼韦尔和汉莎技术的共同合作下,该型号卫星通信系统将可被用于中国航司空客A320机队的互联解决方案中。这也是首批获得中国民航局认可的欧洲航空安全局颁发的商用航空互联解决方案补充型号合格证之一,它的实现得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民用航空安全协定》的签署。
MCS-8420型号Jetwave卫星通信系统设计用于连接中国的Ka波段卫星网络。中国航空公司在安装该系统后能够使其机队接入高速互联网,不仅能使乘客在万米高空也可以体验高速Wi-Fi,还能帮助机组人员更好地管理飞机,降低机队燃油成本并避免飞机延误,进而增强航司在全球航空市场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目前霍尼韦尔正在推进适用于其他机型的MCS-8420 JetWave卫星通信系统的取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