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强企业的云计算之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有关云计算的定义基本不用再多重复了,目前,全球都在痴迷这个技术,很多企业都表现出了对云计算的兴趣以及对未来前景的乐观。从德国电信来说,我们为许多跨国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同时也提供包括云计算、数据中心云维、智能电网、远程医疗与汽车联网等智能城市相关的解决方案。目前,德国电信是欧洲最大的私有云解决方案公司。
说到云计算,我们的关注点是 :第一,云计算有没有落地 ;第二,云计算到底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商业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毋庸置疑,云计算是一种技术,随着不断改进,技术会不断提高,所以到目前为止,假如问到我们定义云计算的标准是什么?答案可能是还没有很清晰的标准。因此,云计算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有瓶颈。再谈到云计算为我们的生活到底带来了什么?从德国电信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通过对这种技术的研究,可能会对未来的商业环境带来影响,这个变化对企业来说,特别是对超大型企业,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必须要做到良好的平衡,否则不进则退,会失去优势地位。
德国电信从 2004 年开始对云计算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之后我们把关注点一直放在了针对大型企业的私有云发展上。众所周知,整个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首先是在互联网这个领域,从亚马逊、谷歌等企业开始的,之后有很多企业,包括终端产品、供应商、软件公司等持续跟进。德国电信这么多年来是怎么看待云计算的?我们认为,云计算一是应用;二是运维。
从大型企业来讲,今后面临的挑战会更加严峻,大家也知道,在过去五年当中,每年中国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市场当中大企业面对技术发展所面临的这些压力会比中小企业大很多。虽然云计算技术本身在不断发展过程当中,但是企业所面临的各种 IT 问题又是每天当你睁开眼睛就会扑面而来的。对于大企业来讲,类似这样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如果把企业的 IT 问题直接归置到一个运维上来讲,我们会看到伴随新的业务而来的协作或授权用户,企业越来越大,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在IT 环境当中会共享资源,怎么让这些用户在网络当中既能充分参与又保证隐私和安全,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国企业来说,形式就更加严峻。
同时,我们需要关注系统的适用性,在中国可以用,那在国外能不能用?或者反过来,这些对所有的 CIO 来讲都是要面临的问题。如果放眼看看历史,像中国五百强企业,能够符合现代信息化标准的,比较坦率地说,有可能 5% 都不到。那这样一些企业,在云的环境下,可能会面临新的压力,而这也只是一个基本压力,假如企业没有达到这些新的业务需求,或者你还在为原来历史遗留问题纠结时,可想而知,这个压力还会越来越大。
再来看看世界五百强企业,他们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德国电信在涉足云计算过程当中,我们也为很多大型跨国企业提供了服务,比如说全球排名前三位的能源公司,他的员工有 11 万人,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制造型企业,它曾经在全球有 18 000 多台服务器,整个系统的运维是靠这些服务器把全球的管理整合在一起,连通在一起的。但与此同时,中国类似的能源企业在这方面坦率来说暂时还不能放在同一层面比较。
这些大企业在做什么?德国电信发现,我们有一些客户,他们把 80% 以上的 IT 基础设施、运维和应用程序全部放在云上面,这样做是因为,他已经充分认识到过去一二十年当中,我们曾经把 IT 和应用软件作为核心竞争力,但是在未来环境下,这种竞争力已经不在 IT 应用软件层面上,如果我们再维护它,再花很大精力去更新它,这个代价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更多的是把这些 IT 的运维和技术看作是一种商品,如果能找到一个价格更加合理,技术保证领先的环境去继续运维的话,它宁愿把它当做商品一样来加以运维。这也是基于云计算以后,很多企业,特别是超大型企业,愿意在云平台考虑运维的基础措施,也是他所作所为的基本驱动力。基于这样的运作,从 2008 年开始,很多国际性的大型企业就已经在这个方面付诸了行动,有一些公司已经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
这样一种变革就可以使得 IT 成本降低 30%,50%,甚至更多,同时还可以借助供应商的力量保持 IT 的领先。在中国企业我们会发现,我们在云计算方面走的不是那么前面,另外在概念上也走的不是很前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比他们越发落后,从落后一段时间,到落后一个时代。我们在整个商业竞争力上面也会比他们有更大的差距。你的竞争对手运维成本降低了,自然也就不必担心利润空间,而这个时候我们还在为要不要云,怎么弄云等问题纠结,并且还没有找到可操作的方案。
从这里的举例和论述我们发现,其实企业需要的是私有云,而私有云也必然是企业级的,尤其是对大型企业来说。
可以说云计算与整个企业的对接,其内容就涵盖了大型企业 CIO 每天所面临的困惑,包括公司所需要的在成本优化、速度和灵活性,在如何推进新颖、安全性、可收缩性、遗留的 IT 集成问题等方面,并都能有针对性地作出前所未有的改变。当然,如果你是 CIO,现在你肯定会说,我们需要私有云,我们要部署私有云,但实际上没有这么简单,私有云的运行包含了很多方面,需要一个企业长期推进的过程,需要人才的培养。而且到目前为止,降低成本和提供业务敏捷性是当前企业运用云计算技术的主要原因,而在这方面的研究,全球范围内都还在进行之中,因此,成本跟服务质量也是阻碍当前云计算广泛应用的瓶颈。
谈到运用云计算能不能降低费用,或者说降低了多少,有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我想在这个问题上,可能会根据大家所设定的标准各有不同。但至少在大企业的应用案例告诉我们,刚刚尝试云计算时候,成本立刻降低是很难得到保证的。不过当我们看到这些国际性的大型企业,通过他们全面的建设或者利用私有云,为他们提供服务的过程,在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处理他们的信息化遗留问题的层面上,还是很能看出效果的。而这也说明,企业的 CIO 在面对类似困境时,是应该积极考虑云计算的。
所以在未来两三年以内,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问题可能会比较复杂,你往前走一步,花了精力和钱不说,能不能保证效果还不知道,但是如果不走的话,困难和威胁、风险始终都存在,而且会越来越大。哪怕真的决定要做的话,你还得面对新的问题 :投入和所收到的效果比例怎样,以及你是逐渐过渡还是一步到位,我想,这些东西只有考虑自身情况去一步步摸索了。
或许你还存在这样一种心理,面对新技术,很多企业往往会说先看一看吧,看看其他企业怎么做。但事实是,面对云计算,不管是美国企业,还是欧洲企业,他们都已经做了各种不同的尝试,而如果继续等下去,等他们真的彻底掌握了云计算,那么我们可能就错失良机了,所以,中国企业必须尽快做出决策。
面对挑战,我们认为以下这些值得注意。首先是始终认为动态的网络是核心。如果假设云计算是谁在运维的话,我们可以设想,未来应该是那种公司在运维一个全球性的云的网络,不出意外,应该是电信公司。因为他们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也有网络。所有的信息都集成在云中,如果光是放在某一个区域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只能是跨地域且有大范围网络支撑的电信公司才可以。这是一个事实,很多电信运营商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我们也不例外。
第二就是合作。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企业聚焦在物联网大旗下,这样的认知已经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移动的企业方案。你只有把所有的应用整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体现云的能力。比如我到汽车上,会上的演讲可以通过汽车喇叭讲出来,当我走向公司电梯的时候,这些信息还在我的手机当中,到了我公司的桌面上,然后我通过一个按钮,我公司的电脑屏幕上,这所有的场景还继续保留,这些无缝连接背后所要求的就是巨大的计算能力,它要支撑软件运行,要支撑存储的快速转移,以及在不同的网格当中跳跃,所有这些都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有可能在往后几年,对这种需求我们认为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我们同时应该有意识:技术发展会领先于生活对它的要求,所以应该提前部署。
以德国电信为例,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我们一直说云平台有三层,有物理层、虚拟化层、应用层。从德国来讲,有一层叫动态服务层,这层是具有德电 IT 特定的领域,我们基于这样的能力,可以整合所有的产品和软件,最后把它变成一个可整体运维的环境。
目前我们在全球也架构了,我们称之为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在这个中心里面,相对于以往最大的变化,就是可以把传统的数据中心功能,通过降低 50% ~ 70% 的传统设备,也就是说服务器可以大幅度降低,但是继续保持它原来的功能,这是我们认为在目前云计算发展历史当中一个比较大的贡献,这将是未来一个巨大的发展方向。
举个例子,现在我们也知道很多电信运营商在很多地方选地建数据中心,现在我们很多数据中心,即使我们用有云功能的产品,但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数据中心,如果我们把数据中心规模降低 60%,但它还能提供原有规模功能的话,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不管对设备,还是投入和金融成本,它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在德国慕尼黑有一个 2020 数据中心,这是全世界最领先的。我们跟英特尔合作,所有相关最新技术研发和测试都在这里进行。从目前来讲,德国电信业务也完整地涵盖了跟云相关的所有应用。
目前云计算还在不断发展之中,我们都在为云计算的落地做出努力,或许云计算真正走到我们的生活中还需要一些时间,但我相信越来越多运用云计算的产品和方案面世之后,大家能看到并认可我们的努力。
云计算发展历史
1983 年,太阳电脑 (Sun Microsystems) 提出“网络是电脑”(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
2006 年3月,亚马逊 (Amazon)推出弹性计算云 (Elastic Compute Cloud ;EC2) 服务。
2006 年 8月9日,Google 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 (EricSchmidt) 在搜索引擎大会 (SES San Jose 2006) 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的概念。Google“云端计算”源于Google 工程师克里斯托弗·比希利亚所做的“Google 101”项目。
2007 年10月,Google 与IBM 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包括卡内基美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及马里兰大学等,推广云计算的计划,这项计划希望能降低分布式计算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本,并为这些大学提供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持 (包括数百台个人电脑及 Blade Center与System x 服务器,这些计算平台将提供1 600 个处理器,支持包括 Linux、Xen、Hadoop 等开放源代码平台)。而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开发各项以大规模计算为基础的研究计划。
2008 年 1月30 日,Google 宣布在台湾启动“云计算学术计划”,将与台湾台大、交大等学校合作,将这种先进的大规模、快速计算技术推广到校园。
2008 年 2月1日,IBM 宣布将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为中国的软件公司建立全球第一个云计算中心 (CloudComputing Center)。
2008 年 7月29日,雅虎、惠普和英特尔宣布一项涵盖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的联合研究计划,推出云计算研究测试床,推进云计算。该计划要与合作伙伴创建 6 个数据中心作为研究试验平台,每个数据中心配置 1 400 个至4 000 个处理器。这些合作伙伴包括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Steinbuch 计算中心、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宾分校、英特尔研究院、惠普实验室和雅虎。
2008 年 8月3日,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信息显示,戴尔正在申请“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商标,此举旨在加强对这一未来可能重塑技术。
2010 年 3月5日,Novell 与云安全联盟 (CSA) 共同宣布一项供应商中立计划,名为“可信任云计算计划 (Trusted CloudInitiative)”。
2010 年 7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包括 Rackspace、AMD、Intel、戴尔等支持厂商共同宣布“OpenStack”开放源代码计划,微软在 2010 年 10 月表示支持 OpenStack 与Windows Server 2008 R2 的集成;而 Ubuntu 已把 OpenStack加至 11.04 版本中。
2011 年 2 月,思科系统正式加入 OpenStack,重点研制OpenStack 的网络服务。
2011 年 10月 20 日,“盛大云”宣布旗下产品 Mongo IC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的 Mongo DB 云服务 , 也是全球第一家支持数据库恢复的 Mongo DB 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