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让梦想走进现实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物联网产业发展日趋理性,逐步显现机遇与活力
物联网经历了两年高速发展之后,在逐步为广大群众知悉的同时,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作为物联网产业中的感知节点,媒体们最能感到相应的压力。在采访活动中,我们能够看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以及消费者,都对物联网之前的大热表示难以理解。毕竟作为一种既有技术的集合,物联网相对互联网和计算机的诞生,实在算不上是脱胎换骨的改变,从业企业因为物联网概念获得的声誉及投资好像并没有得到实业的支撑,甚至有人直言,物联网就是又一次变相的“划地圈钱”。面对如此激烈的批评之声,每个物联网从业者都在反思。与之相应的是,2011上半年开始,以物联网企业为主的信息技术概念企业,逐步显现出沉寂之势,此次大会上,多名演讲嘉宾都在论述中对该现象作出了描述或解释。作为一个与行业领袖们同行的媒体人,我们不难解读出其中的担忧,但同时,与众多学者一样,我们深知这是整个行业的发展客观规律——尘嚣之后归于平静。事实上,如果 2011 年甚至 2012 年的物联网还像 2009年那样排山倒海,反而可能更需要警惕,毕竟成就物联网非一时之功,目前我们只是万里长征迈开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遥远。
无法回避,资金是解决物联网发展瓶颈的关键
或许每个创业者,或者身处学术机构的研究者,以及每一个对信息技术充满期待的 IT 从业者,都会把物联网看作是提振经济的一剂良药。我们高喊着,向前憧憬着,对即将到来的困难甚至既有的羁绊视而不见。但是毫无疑问,再美好的愿景也需要落地,我们不可能在内忧外患之中还脱离地心引力地翱翔——2011 物联网开始变得安静起来。终于,这个我们最不愿意见到,也最不愿意启齿的恶魔还是来到了身边——资金匮乏,这个创业之中挥之不去的梦魇。无论如何,物联网是一个高科技集合,从标准的建立,到每一项技术的完善,再到成熟技术的转化,产品的开发及市场宣传,把物联网从我们的脑子里,送到实验室直至每个人手中,没有一个环节不需要钱,而发展物联网恰恰又是为了让每个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更有钱——这简直是一个悖论,那么究竟是谁该为物联网起飞的第一步埋单?是那些手里攥着最多钱的风投吗?不,他们永远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是那些翘首以盼的消费者吗?不,他们更多的应该是享受物联网的便利而不是风险。显然,有此疑问的不止我们。此次车联网大会上,以刘经南院士为代表的专家们就此展开了讨论。当然,答案不会出乎我们的预料——与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样,物联网的初期发展只能靠政府出面。地方政府作为推动物联网发展的一个主体,对此自了然于心,以兰州市市长为代表的官员们也适时地给出了答案——政府将积极行动,以实际投入和政策倾斜给予物联网最有力的帮助。
中国创造,我们要用物联网改写明天
中国制造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直至今日,那些描述国内发展以及所面临危机的陈词滥调已经不必赘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深知却无能为力。我们错过了计算机的发明,错过了互联网的发现,而如果这一次,我们再错过物联网的发展,那么等待我们的只能是“世界工厂”的昏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中国经济引领全球,中国的勤劳和隐忍震撼世界之时,将“中国制造”扭转为“中国创造”是我们最后的机遇,而物联网是一个可期的切入点。我们的学者在行动,他们攻克了物联网产业化的道道难关 ;我们的政府在行动,他们的组织和牵引让更多的人为物联网的明天摇旗呐喊 ;我们的消费者们在行动,他们的点滴投入是物联网发展的动力源泉。而这一切的力量将汇集到所有物联网从业者之间。面对这样的机遇,我们的肩上,动力与压力并存。我们真心地希望自己能利用支持者的每一分钱。未来,以八位对物联网充满信心的院士为首的科技工作者,将有望通过自身努力,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申请到数以百亿计的资金,而与此同时,车联网作为物联网普及的先头兵,也将会以成熟和实用的姿态,逐步由技术转化为产品,并在缓解拥堵及改善交通安全方面,让所有的中国公民感受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或许我们还没有能力把一个完全智慧的城市呈现给公众,但我们相信,一个看得见,用的到的物联网,将会极大地增强每一个关注者的信心。
物联网从概念走向应用
此次车联网大会上,我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物联网,或者说它的代表车联网,已经逐步从 2009 年的“概念”上,走到了科研人员的日程表中。或许,以一个普通消费者来看,这并不值得一书,但如果是物联网行业的从业者,则应该认识到,这才是物联网真正起步的标志。而未来,从宏观角度来说,物联网将会逐步由崭露头角的新领域,转变为一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可能褪去了光环,但却能更加理性和稳定的发展。从微观角度来说,每一个物联网从业者都会走出物联网狂欢的盛宴,开始关注政策,关注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都带入现实。物联网前景无比广阔,而我们期待,并努力使它更快地走入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