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的强大之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国内医疗信息化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医院信息化:医院信息化分为管理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以及信息集成系统;第二部分,区域医疗资源信息平台;第三部分,延伸信息化:包括互联网医疗、医保信息化、药品流通信息化等。
国内医疗信息化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医院信息化:医院信息化分为管理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以及信息集成系统;第二部分,区域医疗资源信息平台;第三部分,延伸信息化:包括互联网医疗、医保信息化、药品流通信息化等。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成后,将覆盖全国3260个医保经办机构、12万各级医保工作人员、99万家医疗机构、50万家药店、 7600 家药品厂、2.6 万家医用耗材厂,以及 3000万家参保单位,影响近14亿人口。可形成全国层面、区域层面的大数据,为医保筹资、待遇支付、药品和耗材招标采购、基金监 管等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可满足参保人员实时联网结算、公共服务、业务办理等更多方面的需求。
医院是医疗信息化的主要对象,围绕医院信息化构建的医疗IT系统,医保IT系统和医药IT系统是医疗信息化的主要环节。
医疗信息化可以方便患者就诊,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带动医院管理的现代化,提升医院的对外形象和实力,是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目前医疗信息化行业,从下游对接客户角度划分,大致可分为对接医院客户的医院信息化,与对接政府客户为主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按照软件解决方案划分,大致可分为传统业务、医疗支付 IT、创新业务三类。传统业务:一般以项目、订单形式结算。值得一提的是,医疗信息化投资的一个重要逻辑就是政策推动。而在目前“医保控费”叠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医院管理更需要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因此医疗信息化服务市场也有望进一步受益。
随着我国分级诊疗的推进和医联体/医共体的建设,少数地区/集团目前正在进行GMIS 系统的建设。GMIS 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提升空间较大。根据前瞻研究院,2010-2017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增速保持在20%左右的较高水平。
公开资料显示,由于初级信息化系统比较简单,进入门槛较低,因此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2018年排名前五的企业合计市占率还不到40%。并且,这个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跨地域的企业不多,全国性的龙头则更少。
医保电子凭证是医保优化服务便民惠民的一个缩影。据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医保电子凭证全渠道激活用户超7.2亿,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支持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少了一张小卡片,多了不少获得感,很多人反映使用后的确带来了便捷,是为民办实事的体现。医保信息化的成效体现在一次次优化报销流程中、一次次提效降费中、一次次改善就医体验中。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患者的满意度就是改进医保服务的方向和动力。
医院信息化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开发医院信息系统(HIS):主要用于医院内部财务核算以及日常信息管理,具体表现为利用计算机网络对挂号、配药、收费等工作流程进行管理,有助于提升医院经营效率;2)开发临床新信息系统(CIS):具体包括电子病历系统(EMR)、医学图像管理系统(PACS)、检验信息系统(LIS)、放射信息系统(RI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等子系统;3)开发区域医疗信息系统(HGIS):可实现医院、监管部门、保险机构、患者等多渠道的信息互通互联。
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由财政部门统一监制,与纸质财政票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作为报销凭证。电子发票的实行,将大大减少就诊患者在收费窗口的排队时间,切实解决纸质发票易丢失、难保存等问题,实现“信息跑腿”替代“患者跑腿”的智能升级,是医疗机构无纸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对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政策的积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