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城市“数字底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地数码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底座联合解决方案斩获“芯动武汉,创享未来”鲲鹏应用创新大赛2021湖北赛区·统信软件杯大企业赛道金奖。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底座解决方案基于中地数码与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联合成立地理信息联合实验室最新成果,是面向大企业的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底座解决方案,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时空地理数据来辅助管理城市、规划城市,中地数码的时空大数据云平台结合鲲鹏全栈的自主创新产品,能够帮助大企业用户快速构建时空大数据底座,为行业应用提供各类时空信息服务。
中地数码:精耕行业三十余年
中地数码集团是专业从事地理信息系统 (GIS) 研究、开发、应用和服务的云 GIS 软件平台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精耕行业三十余年,中地数码始终保持自主核心技术的领先地位。 集团以我国著名 GIS 专家吴信才教授为技术核心,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 GIS 软件。
新型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高级阶段,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5G移动服务、信息融合等技术,通过实时感知检测与智能控制掌握城市运行状态信息,通过信息融合实现政府、企业、个人、基础设施等之间的高度协调运行,为社会发展、城市管理和人民生活创造和谐高效环境。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在此背景下,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丝路暨中国—东盟智慧城市国际合作分论坛顺利举办。论坛以“创新合作共同发展”为主题,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网信办指导,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福建省数字办、福州市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作主旨发言。
软通智慧总裁冯嵱作为企业代表,将目光聚焦到当下全球高度关注的碳中和话题,就《碳中和时代的智慧城市赋能》表达了独特见解。
当前,竞逐碳中和成为了全世界发展的主旋律。从国际看,欧盟、日本、韩国等约110个国家作出205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中国展现出大国担当,主动提高自主贡献力度,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树立了榜样。通过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十三五”期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如何进一步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全社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冯嵱表示,“数字化”和“绿色化”是国家实现“碳中和”的两大驱动力。城市作为“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最大应用场景,智慧城市建设是“碳中和”全面展开的最好抓手,以创新驱动和绿色零碳为导向的低碳城市、低碳产业、低碳生活、低碳环保等,是实现“碳中和”愿景的重要途径。
如今在云端,一个为罗湖区专门打造的智慧系统,正在实时监测整个罗湖区的动态,并呈现在数字世界里。原本难以被看见的城市隐蔽角落一步步被显性化,城市治理正在走出“盲人摸象”的现状。
应用由商汤科技打造的智慧城市综合应用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发现、立案、智能派单、处置、自动核查、结案,形成价值闭环。
据了解,仅在今年4月11日-17日共7天时间内,平台累计实现3309件视频分析事件推送,在全区少量视频部分接入情况下,平台上报数量是人工上报事件数量的1.3倍,且准确率维持在90.9%。在夜间平台推送803起事件告警,而人工巡查同期上报事件数为0。
如今,数字化不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和转型的路径,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
罗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智慧城区推进部部长韩韬表示,“通过推动城区治理一网统管和视频智能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城市治理中存在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事件流转不够畅通、事件处置效率不够科学之处。AI技术可以帮助城市管理提升生产力、优化流程,让城市管理更加现代精细。”
“智”疗城市病,发力基层治理难点
深圳市罗湖区,这个曾经被称为地标“制造机”的城区面临着所有“老区”共同面临的问题,土地缺乏、建筑密集、人口稠密、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给城市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的确如此,过去城市管理,多靠城管人员每天穿行在大街小巷,通过人力监管去发现城市里的违章事件,然后进行上报,监管范围有限,且不能实时发现。
“在罗湖区,比如街面店铺的违章经营、社区以及城市街道的垃圾、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大量的问题需要城管去解决,这些繁杂的日常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人工去发现处理,这些复杂多变的需求导致城管的工作强度很大,而且治理质量也达不到预期。基于这些痛点,罗湖区迫切地需要通过AI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深入做智慧化管理的探索。”商汤科技智慧城市综合业务事业群公共服务业务总经理刘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