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智慧城市的建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瑞士日内瓦传来消息,由横琴新区国企大横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筹备、组织编制的国际标准提案Smart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s--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utility tunnels(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综合管廊运维)获批立项。该国际标准提案是我国在综合管廊及其运维领域主导发起的首个通过立项的国际标准,填补了智慧管廊国际标准的国际空白。同时,标志着智慧城市综合管廊运维领域出现了中国声音、横琴烙印,增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城市综合管廊是指将两种以上的城市管线集中设置于同一地下隧道中,所形成的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综合管廊为满足功能要求,需同时集成照明、通风、监控、通讯等数个系统,从而形成新型的城市地下智能网络运行管理系统。
城市综合管廊的发源于19世纪的欧洲,1926年开始,日本后来者居上,成为世界上综合管沟建设规模较大、最先进的国家之一,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下设机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分技术委员会仍是日本担任主席国。
2010年5月,启动开发不到一年的横琴新区在横琴环岛北路打下综合管廊第一根桩。当时国内综合管廊建设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也没有出台相关的设计和施工规范。为了实现国际化、超前的规划设计理念,横琴新区多规合一、大胆创新,于2013年11月,建成总长度为33.4km、投资额22亿元的横琴新区地下综合管廊。管廊纳入给水、电力(220KV电缆)、通信、冷凝水、中水和垃圾真空管6种管线,同时配备有计算机网络、自控、视频监控和火灾报警四大系统,具有远程监控、智能监测(温控及有害气体监测)、自动排水、智能通风、消防等功能。
2009年,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由此延伸出的“智慧城市”概念,极大推动了世界各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研究组专家刘锋认为,智慧城市的诞生得益于诸多前沿科技的综合应用,而互联网从网状结构向类脑结构进化,则是当今前沿科技爆发的根本原因。
“互联网逐渐从网状结构向类脑结构变化,其所形成的‘互联网大脑模型’不断发育成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前沿科技。例如,社交网络对应神经元网络,云计算对应中枢神经系统,物联网对应感觉神经系统等。”刘锋介绍,互联网的“类脑变化”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由此产生了“城市大脑”,推动了智慧城市发展。
谈“今生”:“城市大脑”提升数字领导力
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城市大脑”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翟祺认为,“城市大脑”有助于城市提升数字领导力。“‘城市大脑’的理念是从服务小众到服务大众,可以高效地把信息化系统触达到所服务的人群。”
当今,“城市大脑”已应用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多个方面。百度智能交通业务技术专家强波浪介绍,智能交管、智慧停车已落地中国多个城市;中电通商数字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骊介绍,大健康领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愈受关注。
亚洲智慧城市建设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日本以能源管理使城市具备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智慧城市建设类型。二是以中韩两国为代表的,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建设智慧城市的类型。因此,探究日韩两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深刻借鉴意义。日韩智慧城市实践表明智慧城市的模式创新主要在于创新参与方式、资金引入方式、治理方式。
根据研究分析,得出以下政策启示: 构建政企合作的开放式治理创新模式;尊重利益相关者公平话语权,激活社会资本,促进互惠;加强全局规划,设立权威专门领导机构;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健性和可预期性。借鉴日韩经验教训,我国建设智慧城市要顺应市场需求,坚持宏观指导与微观实践相结合,以资源条件与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城市特色;避免盲从,突出技术自主创新与机制创新;加强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综合应用。
日本的智慧城市项目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实施。地方政府通过提供公共能源等公用事业或能源相关产业与公司进行政企合作,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是主要的管理和实施部门,各分公司承担部分生产和服务职能。
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日本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赢得了众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参与,共同完成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这种治理创新模式的特点:一是有限政府,政府的工作倾向于引导、扶持、规划,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建成后的后的维护运营;二是企业之间的区域合作;三是由公众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