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发展困境之研究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法国技术哲学家埃吕尔认为,我们的社会已成为技术的社会,任何东西都出自技术,为技术而存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证明,我们的现实社会即将变成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融合的技术社会: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品互联,一切事物数字化、网络化。人类可以通过无处不在的终端设备和设施,利用射频扫描等信息传感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网络(包括内外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对物理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1物联网技术的内涵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世界各国舞台方兴未艾,风起云涌。美国的“智慧地球”、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我国的“感知中国",日韩的“智慧泛在”从哲学视角来看,纵使战略形式各异,客观表象万种,去嘟是“物”、“联”、“网”“三位一体”的化身。
1.1 “天”“人”合一之“物”
“天”“人”合一之“物”即天然与人工双重组合之物。追溯“物”的来源,不外乎天然形成或人工制造,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作咸》中对“物”即有“或假人工或由天造”一说。互联网或早期的物联网,实现的只是人与人或人工物品与人工物品之间的连接。随着技术发展的成熟,物联网将世间“物”纳入到自己的技术空间,既包括天然自然物,如山、川、江、河、动物、植物等,也包括人工自然物一一类创造的诸多物质成果孔人与物之间在物联网空间很难界定,都只是一个节点。物联网技术在“物”的层面,是由“人工之物”发展到人工与天然双重组合之物,是“天”“人”合一之“物”的联网。此即为广义物联网的哲学本质,是实现技术社会智能化生活之根本。
1.2 “天”“人”感应之“联“
“天”“人”感应之“联”,即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千丝万缕之联。“天”“人”感应之“联”,蕴含了物联网技术三大
基本特征:全面感知能力、可靠传递能力和智能处理能力叫物联网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全面感知各种物体的信息,将万物与人相连,以实现任意物与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传感与互动,使物可在现实的物理空间与虚拟的网络空间之间实现通信、对话与交互。“天”“人”感应之物“联”网,使人与物之间的联系发生了新的改变,它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善,给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又一场巨大变革,是实现技术社会智能化生活之基础。
1.3"天""人"相通之“网"
“天,,“人,,相通之“网”,即虚拟和现实双重架构之网。“天”“人”相通之“网”,是纯粹的物理空间与数字化技术结合创造出来的,将无数的人与物置于其中,形成无所不在的“天罗地网”,成为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传统的网络空间只是现实的虚拟或虚拟的现实,而物联网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无线通讯网络,将网络虚拟空间拓展到现实的物理空间,从而真正实现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山川到河流、从土地到大气的“天罗地网,人类的网络生存去掉了“虚拟”二字,变成了一种技术的现实,实现了人真正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生存。“天,人,相通之物联“网,,是虚拟与现实双重架构的空间,是实现技术社会智能化生活的保障。
2物联网技术发展困境的表征
所谓困境,就是时常出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矛盾状态,如囚徒困境、逻辑悖论、道德困境等。现代技术困境形态各异、名目繁多。王伯鲁教授将现代技术困境概括为技术开发困境、技术效应困境、技术风险困境、对立技术困境、工具理性困境等五种基本类型叫从目前物联网技术发展的状况来看,其内在困境表现为技术异化困境,外在困境表现为通用目的技术困境和中等收入陷阱困境。
2.1“技术异化"之困境
技术本是合乎目的的工具,是人类生活的福祉,是社会走向文明的凭借,但是却因为技术异化而成为了今天技术发展的困境。在埃吕尔看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将离异他们的原初环境,处于异化状态,在技术自主性面前没有了人的自主性,社会中的技术活动越多,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就越少。因此,有时候技术并不能带给人类真正的幸福,供人类“自由”选择的技术进步只是幻象。
当前看来,物联网技术能够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能够带来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但是,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我们不能因为选择了其美好的一面,而忽略掉其可能存在的隐患。物联网技术也是如此。首先,人可能被物化。虚拟现实技术对主体-客体两分的“心灵-主体”认识论观念得以解构,而在物与物相连、人与物相连的物联网中,人与物不过是感知层上的一个节点,相互协作和交互,人与物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模糊,物与人的关系将齐平化,甚至人与物之间的主客体关系也可能被改写孔其次,无所不包的物联网技术,无处不在的传感节点,会让人越来越依靠技术,甚至完全束缚在技术的框架中,受技术的统治和支配。在某种意义上,人将沦为物联网技术的奴隶,成为没有自己独立思考和意识的'人物,最后,物联网技术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所需信息,这在给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物品信息、个人隐私、国家机密等问题随时被泄露的风险。
2.2“通用目的技术"之困境
从技术的内涵和特征来看,物联网技术涉及各行各业,与多种技术力量(RFID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融合,并具有强烈的互补性和交叉性;从技术发展历程和趋势看,在某种程度上,物联网技术和电力、计算机等技术一样,可能使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变革,它将在社会经济的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将会发展众多互补投入要素,并将调整产业和组织结构以及经济主体行为方式。布雷斯纳汉和特拉滕博格用“通用目的技术”来描述这类技术电
需要注意的是,通用目的技术推动的增长不同于创新增加推动的增长,创新增加推动的增长是平稳或上升的,而通用目的技术推动的经济增长路径并不是平稳的。或者说,当前,我们在物联网技术上的巨额投资也许并不会在短期内带来人们预期的生产率的高速增长,而会使生产率的增长停滞不前或者下降。计算机技术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两者关系密切,而且同为通用目的技术,通过考察计算机技术推动的经济增长足以说明问题。通过分析1959—1999年美国经济增长的数据可以发现,1973年以前美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是2.94%,而在1973年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经济并没有呈现人们所预期的高速增长,其年增长速度仅为1.41%。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是否也会面临相同的困难?如果按照通用目的技术理论家的观点推论,那么,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短期内也可能不会带来产出的快速增长。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客观问题依然存在,例如缺乏健全标准体系、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商业应用模式不清、安全问题难以解决、整体规划有待完善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完善需要时间,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努力,从而实现从技术研发到成熟应用的发展全过程。所以,我们不要指望物联网技术在短期内给经济带来飞速的增长。
2.3“中等收入陷阱”之困境
陈昌曙教授认为,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兴衰交替出现的周期,它表现为:开始孕育一快速发展一成熟完善一稳定并趋于退化[7]。技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依赖一定的环境,或政策引导,或技术
创新,或需求驱动等,需要社会多方联动和协作,诸多的社会经济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技术的成败和发展进程。物联网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在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后出现,对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复苏机遇。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环境、经济水平、技术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注定了各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路径和进程是不一样的。美国、欧盟、日韩等国已经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基本具备了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和条件。
但是,物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却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实现中等水平后,由于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出现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城市化进程受阻、产业升级艰难以及金融体系脆弱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持续增长动力不足和社会矛盾频出,从而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的一种状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虽然我国经济迅速崛起,但还没有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以及工业化和现化代的密切融合,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整体经济的低迷、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的不断施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进一步增加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难度。即意味着,中国一旦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贝恠社会环境、经济水平和技术条件等重要方面,不能也不可能给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这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是一种制约,也可能是一种困境。所以,当众人寄希望于通过物联网技术转变生产方式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同时,也不要轻易忽略了中国在没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前,中等收入陷阱也可能成为物联网技术发展一大困境的可能。
3跨越物联网技术发展困境的思考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是人类再次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社会面貌的质的改变与提升。从表象看,物联网的出现将会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从人类精神世界与哲学层面上分析,物联网技术将促使人们更加深入认识自身,改变人类思维方式和思考深度,从而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与认知。
要实现物联网技术发展困境的跨越,人类必须从主观上认识到,人的自由可能被物联网技术所剥夺,只有防止和消解物联网技术异化,才有希望获得自由,才有可能驾驭已开始支配他们的技术。这需要人类摧毁对技术的神化和美化,掌控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物联网技术的科学化、人性化、生态化和艺术化发展;也需要时常与物联网技术专家进行对话与交流,使人在利用技术时又独立于技术;更需要时常对物联网技术进行哲学反思,通过教育重铸灵魂、教化德行、倡导新禁欲主义、力求高技术与高情感平衡,进而达到防止和消解物联网技术异化的作用。
要实现物联网技术发展困境的跨越,人类必须从客观上认识到,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是以渐进跃迁的方式进行的,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的发展。物联网技术是一个全国甚至全球性的大系统,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制定统一的、具体的战略规划,在充分考虑物联网技术发展选择和发展前景的前提下,提出物联网发展的指导原则、发展方向、重点目标和实现方法,同时制定短中长期规划,用规划推动物联网的发展,使物联网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9],这是物联网技术连续性发展的保证。同时,并不是所有的行业在一开始就适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应该循序渐进,先发展核心技术和应用有优势的行业,实现物联网技术阶段性的发展。《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十年里,中国物联网产业将经历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未来发展有四大趋势一一细分市场递进发展,标准体系渐进成熟,通用性平台将会出现,以及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结合促进商业模式创新[10]。物联网技术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并不是分离或矛盾的,连续性表现为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渐进形式,阶段性表现为物联网技术发展的跃进形式,两者相辅相成。
要实现物联网技术发展困境的跨越,人类必须达成主客观的统一,最大程度地防止和消解物联网技术异化,让其在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中自由和谐地发展。目前,物联网己经引起很多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必须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坚持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统一。一方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努力缩小经济和技术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也不能亦步亦趋地跟随其后,一味照抄和模仿,而是应该根据当前实际情况,通过经济体制的革新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物联网技术的自主创新。我国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要警惕可能的“成长陷阱”,即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增长不仅没有带来多数人福祉的增加,反而积累和造成大量的问题或矛盾。要避免这种可能的“成长陷阱”,实现物联网技术的自由和谐发展,首先,是国家政策要先行,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是物联网技术自由和谐发展的基础;其次,要以技术为主导,优先发展核心技术和优势产业,这是实现物联网技术自由和谐发展的保证;第三,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并从人的感受与需要出发,以人为本谋发展,这是物联网技术自由和谐发展的根本。
4结语
虽然物联网技术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是,跨越物联应该防微杜渐,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和消解物联网技术异化,以实现其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自主和谐发展之目标。
20210908_6138402ae35d3__物联网技术发展困境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