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的医疗电子发展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让病人少跑路,让信息多跑腿,“5G+智慧医疗”让医疗服务更加智能化。9月2日,重庆市通信管理局组织全国多家主流媒体参与5G媒体探营活动,记者走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打探“5G+智慧医疗”为医疗行业带来的改变。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在辅助治疗、医学影像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已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热点和焦点。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突破高端医疗设备核心技术。医疗器械行业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政策支持下,“十四五”时期,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迎来发展新机遇。
虽然医学AI近年来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在医疗领域一致性、透明性以及对疑难病例的判断方面还存在很多挑战。闫峻表示,医疗AI挑战主要来自两个翻译过程和一个计算过程。第一,如何协助医疗机构把机器不可读数据转化成可以计算的数据,这正是医渡科技科研技术平台正在努力的方向;第二,针对新药研发,如何通过可用不可见的方式,将分散的数据综合利用,这需要在技术上和机制上进行建设;第三,如何让人理解机器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并以协同方式解决问题。未来AI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人机协同。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医疗人工智能发展高度重视。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加强临床、科研数据整合共享和应用,支持研发医疗健康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大型医疗设备、应急救援医疗设备等。
AI智能影像辅助诊疗包括两大功能,预警和监控。通过提前预警,医务人员第一时间能对病人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等待过程中交叉感染;疫情监控,AI系统会自动汇集数据形成各类详细报告,帮助医生更加高效和快速完成精准诊断。自2020年1月落地实施以来,重庆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阅片流程由传统医生独立阅片转变为“医生+人工智能”双脑阅片模式,已进行15万余例肺部筛查,医生使用率超过80%,平均每天可处理400多例患者数据。
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聚焦于标准框架搭建、术语标准制定等基础性工作。为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发展,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突破腔镜手术机器人、体外膜肺氧合机等核心技术,研制高端影像、放射治疗等大型医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发展脑起搏器、全降解血管支架等植入产品,推动康复辅助器具提质升级。目前各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多提及医疗器械。
作为在“5G+健康管理”试点方向的尝试与突破,宁波市镇海区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将在该项目中重点聚焦市区街居四级居民智慧健康养老数据的数据库建设工作,结合镇海区的智慧健康建设基本围绕“为全体居民打造一个提供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安全便捷高效的智慧健康保障体系”的建设经验,利用第五代通讯技术,构建先进的、功能完备的、可实施的智慧健康和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围绕两慢病和健康养老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和健康管理模式,整合区域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重点解决老年人,特别是两慢病的老年人人群的健康管理。
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5G网络为一线基层医疗单位提供了高质量的远程医疗体验,对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提高一线抗疫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平台投入后,基于实时图像、语音、视频等技术,专家医生将不受时间、设备、距离、地形、文化等等障碍限制,快速打通远程院间连线,能够更高效的实现医生对病人的远程诊断、远程会诊等操作,让专家能随时随地开展会诊,提升诊断准确率和指导效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惠及偏远落后地区的百姓,为一线基层医疗单位提供高质量的远程医疗体验,对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提高一线抗疫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