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6G,共同定义6G(赠书福利)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作者简介
童文:博士,华为无线CTO,华为5G首席科学家,IEEE会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曾获IEEE通信学会杰出行业领袖奖、费森登奖章。
朱佩英:博士,华为无线研究领域高级副总裁,华为Fellow,IEEE会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无线通信的变革必然催生颠覆性的创新技术以及开创性的应用。技术与应用这两股力量的碰撞便会产生新一代的无线通信技术。
移动语音业务与无线数字传输的融合印证了这一点,高频谱效率的无线技术走向IP化,又是一个有力例证。
新的5G无线网络则寻求为海量及超高可靠的链路提供无线连接,最终实现万物互联,加速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6G无线网络以5G为基石,志在引领一场无所不及的智能革命。6G将成为社会的神经网络,联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将推动6G的发展。
在这一领域,我们在未来将全面跨越人联、物联的藩篱,阔步迈向万物智联。换言之,6G无线网络的目标是将智能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从而实现万物智能。
从无线技术的角度来看,我们有机会利用无线电波来感知环境与事物。因此,除了传输比特,6G无线网络还是一张传感器大网,从物理世界中提取实时知识和大数据。
提取的这些信息不仅可以大大增强数据传输能力,还能促进各类AI服务的机器学习。超低轨卫星的发展是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创新点。这些卫星形成庞大的星座,在超近地轨道围绕地球运行,组成“空中”6G无线网络。
有了这些技术的支持,无线业务与应用覆盖全球、无处不在,并非超乎想象。这一宏伟愿景将对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最重要的是,6G无线网络的搭建也会紧抓通信、计算、材料、算法等技术创新带来的机遇。当然,这一征程也许长达十年之久,绝非一蹴而就。
定义6G需要产业界付出比定义以往任何一代多得多的努力,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必需的沟通与合作增添了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讲,十年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的确也很短。
移动通信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产业界今天的选择将影响未来10~20年的发展道路。
应对好这些挑战,让移动通信产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让人们能够持续享受移动通信带来的便利,考验的是整个产业界的使命感与政治智慧。
产业界能否在2030年交出满意的答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定义6G的过程是否足够开放,参与定义者是否足够多元化,沟通是否足够充分,定义的6G愿景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等等。
华为在持续推动5G商用的同时,早在2017年就开始了对6G研究的投资。
《6G:无线通信新征程》
本书全面阐述了这些年华为关于6G的研究发现,期望能够启发更多人、更多企业、更多行业,从更广的维度,更深入地思考6G。华为也愿意与产业界以及未来可能需要6G的行业、企业展开广泛的讨论,共同憧憬6G,共同定义6G。
从技术的角度对6G无线网络的潜在应用、需求以及支撑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旨在推动面向6G的系统性研究,分享一些初步研究成果,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不仅着眼一些前沿的无线业务与技术,还会挖掘6G网络的需求、能力和应用,并重点探讨新空口和新网络架构。书中展示的工作仅仅是起点,因为创新永无止境。
同理,6G的发展终将取决于全球专家的共同努力,因为开放创新和全球统一的标准是6G成功的基础。就像前几代无线网络一样,6G无线网络的成功也终将转化成全球开放生态系统的成功。
无线变革已经持续了四十多年,其影响之深远,将继续超越人们的种种预期。憧憬无线的未来,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做实事,又不可妄设边界束缚其潜力。这正如马可尼早在1932年的论断:“给无线设限是危险的。”立足于此,让我们一同开启本书的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