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演进与物联网产业中角色价值作用分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社会生产专业化分工助推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时代,国际化网络信息时代使得“知识经济”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新型助推力,市场经济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命题转化为“产学研”运行模式。“产学研”的内涵伴随着不同领域产业的成长而逐步丰富,其运转模式、参与角色、经济环境、宏观/微观政策等都在影响着“产学研”的转化成效,同时,其各角色间的协调配合将直接影响到“产学研”转化的能效和产业规模。鉴于上述问题,笔者分析讨论了“产学研”的基本内涵和升级演化,同时分析了“产学研”链条中各角色的作用价值以及如何完善自身功能以提升“产学研”的发展层次。
1“产学研”概念的演进
“产学研”内涵和模式的演进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产学研”是指产业、高校、研究机构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在资源协调配合中实现研究开发、生产一系列环节的附加价值的最优化提升。
“产学研用”是指产业、高校、研究机构、市场四个方面的动态配置,实质是将企业生产、学生培养实践、科学研究、市场用户感受相结合的系统合作模式。“产学研用”较“产学研”而言,其强调了经济市场的客户需求和产品使用满意度的驱动力思想,通过融入“市场”环节实现产品的“客户需求一研究设计一企业生产一市场推广一客户反馈一优化改进”全生命周期延伸和循环。市场作为“产学研”驱动力,同时也成为维系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之间的纽带,使得“产学研合作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新型模式。科研机构、高等学校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有利衔接,通过合理课程设置、高校企业联合培养等方式,可以使毕业生增强市场需求认识并缩短工作适应期。
“政产学研用”是在“产学研用”的基础上加入了“政府”这一重要的角色,并突出“政策”这一推进手段。市场作为价值和利益驱动的主体,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因此,政府作为“产学研”中的导向性驱动力,将有力规避市场运行弊端,提升社会价值链条的稳固性和长久性。政府位于企业与科研院所链条外部,同时又渗透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政府的第三方角色可实现对立项评审、项目资金执行监管、项目市场效益评价等环节的公正公平评估,从而保证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政府通过资金扶持、财税政策、项目招标等形式可以在国家层面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项目研究,并且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新产品设计研发、批量生产和市场应用推广。
概念的延伸与拓展体现了“产学研”结构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发展需求,“产学研”作为涉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理论体系的实用性概念,将随着人们新问题和市场的新需求得到更深层次的完善。
2“产学研”各角色在链条中的作用与价值
在“产学研”模式下,各个环节扮演者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从教育体系的角度而言,政府扮演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领导主体,企业作为资源供给中心,科研院所发挥着教育核心作用,教师扮演者推动模式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学生则贯穿于整个流程的始终并得到自我价值提升。
2.1政府及科技服务机构
由于产品研发存在研发时间周期和市场快速变化、研发过程中的固定投资和研发成果的不确定性这两方面矛盾,控制产品研发的时效性和对风险成本的分担,成为了阻碍“产学研”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作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者,完善可操作性较高的相关法律(《技术合同法》、《产学研合作促进法》等)和政策规划(例如:011年4月6日财政部发布《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等),因而将对“产学研”发展提供良好的可执行平台。政府通过设立、评估、监督的方式设立第三方项目信息提供中心(虚拟信息平台、财务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第三方项目执行监理和第三方融资机构(例如:2010年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上海上创新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嘉定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嘉定工业区开发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上海物联网创业投资基金”、“中国物联网投资基金”)等,将监管、考核、扶持、活跃“知识资本”市场,同时也可缩减政府设立专门服务机构的财政支出。
政府作为横跨市场、企业、科研院所的服务管理者,在“产学研”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例如,法国“科研税收信贷”政策中明确指出:企业缴税中科研投入费用所缴纳税费减免50%,以后每年增加投资的50%可享受免税政策。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技术难题方案征集、专项科技扶持项目(例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评审的“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立的“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等形式设立“产学研”鼓励制度,通过良好的科技发展氛围鼓励将理论知识向工程实践转化。政府对于研发项目的支持和建议会本着“重点项目扶植、提升企业创新、逐步退出项目”的方针,合理控制政府资金在项目资金总额中的占比,这样,就可以有效激发项目中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对于系列产品可执行奖励式的滚动支持(资金奖励、税收减免等);政府支持项目建议倾向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但同时要严格监管项目资金的使用,采取“阶段划拨、验收考核、达标奖励、不达标按比例归还”的方式;明确需求方和提供方的权利范围和利益分配,推动整体良性循环。
政府政策执行需具备长期稳定性和各地区政策兼容互补性原则,以保证“产学研”各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财税扶持应向新产品、新方法、新工艺、现有设备优化改造等方面倾斜,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长远利益最大化。
以市场经济为驱动,将第三方科技服务联络中心树立成为企业需求信息和高校科研力量的纽带。第三方联络中心作为非政府、非企业、非科研院所的独立机构,通常由风险投资机构独立运转完成,此环节需要政府进行导向性监管。多源“产学研”项目融资渠道,避免单一投资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整体项目成果的流失,这类情况的发生将大大削减科研人员对“产学研”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各方面资源的负价值消耗。
2.2企业与市场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超过一千万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全国近60%的生产总值和社会销售额,工业增加值占比为75%,税收占比为50%,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产学研”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大企业,而应该更加关注中小企业的成长。中小企业具有更好的市场灵活性和低成本运营等特征,通过知识入股、专利分红等方式联合经营,将有助于知识资本连续积累效应的实现和市场化的知识修正。
同类企业具有松散性和封闭性的特点,要发挥知识在行业中的应用推广,需要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作用(例如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中国传感网/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等),可在经济激励的作用下推动“产学研”的运转,以实现知识的高效转化和价值实现。企业自身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要提升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先进实验仪器设备来实现新材料、新配方等产品的检测分析,以降低总体成本。“产学研”作为一种注入活力的方式,不能成为创新的唯一动力,因而要培养具有“老中青”性质的产品研发队伍,并且要在科研院所的合作中发掘具备较强科研能力和敏锐市场眼光的毕业生充实到企业研发队伍中。
2.3科研院所
科研院所在“产学研”环节中扮演着重要的技术支持角色,同时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工科是综合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类学科科学原理,能够解决工程领域中的问题,例如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电路设计等,因此,工科更注重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工程的能力,而工程实训成为了课程教学中的必修环节。“产学研”能够将实训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同时,学生更加明确企业的需求,而且,结合企业实习期可使企业缩减培训成本。实验室建设中则遵循“理论研究+工程实践”的发展模式,即:重视理论科学研究,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兼顾工程化应用,掌握市场发展趋势。通过高校与企业联合设立专业实验室,结合企业工程化优势和高校的科研、教育优势,整体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区域产业规模的增长,例如,中国移动(无锡)物联网研究院与江南大学共同建立物联网联合实验室,中国移动山西公司与太原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交流、科技创新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等。
随着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工程型)研究生的设立,针对不同的培养目的,可以增强其不同的应用能力,“产学研”培养模式也逐步清晰。通过前期的相同专业课程和实习环节,让学生结合导师建议自主选择自身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多种培养模式(企业“订单式”培养模式、“2+1”岗位实习模式、“2+0.5+0.5”课程与实习交替模式)推动生产需求驱动的工程化教育,培养一批稳定的工程师型教师,以保证良好的教育资源。工程师型教师的考核也需要重新考量,即“产学研”背景下的科研院所人才评价体系与企业研究部门评价体系的脱节现象日益突出。科研院所人才评价指标通常为理论研究先进性、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基金项目等,企业研究部门则关注市场需求,以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益、高附加值为最终目标。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了知识转化的屏障。例如,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科研院所人才评价体系中对应量化值明显低于国家发明专利量化值,但是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却具有更高的附加值、更贴近市场、更易于生产推广(例如胶带切割器),因此,从大众市场价值角度关注“小科学”中的“大收益”,更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3结语
“产学研”概念的演进伴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知识体系的完善,其体系结构的稳固性和创新力也将进一步得到加强。“产学研”中各角色的地位和作用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各司其职、协同创新,才能保证整体流程的健康畅通。另外,跳出“产学研”再看“产学研”,将会对其有新的思路和认识。从R&D(研究与开发,ResearchandDevelopment)视角分析可知: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内部技术转移价值高于国外技术合同引进,工业型企业、高校中加强人才培养较增加资金投入更为有效,而研发机构资源分配情况则相反回。“产学研”的动力不仅来源于市场需求带来的经济利益,而且包括企业管理者的探索精神、企业自身文化传承与感染、政府扶植和技术演进的内在推手、人才自我知识转化动力等多方面。另外,“产学研”整体流程涉及知识、经费共同投入,项目进程中的风险分担,科技转化市场后的成果分享。在资金投入环节,对于科研人员的知识成本和研发耗费的能源材料、会议差旅等费用在最终收益中的配比,项目中资金支持方、技术提供方均服从自身利益,在项目进度控制中均难以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因而需要双方及时沟通,以增强项目透明度、增加相互信任度、提升双方依赖度、加强产品市场适应性和竞争性,同时融入第三方以“项目利益”为基础管控协议执行;市场推广要科研人员和企业共同参与,将市场对产品的反馈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产学研”的良性闭环流程。
20210915_6141f601e3f7a__产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