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印尼电容产量减少 30%~60%,今年为什么电子元器件这么缺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21年1月,历史超百年的汽车大厂——福特汽车,就因芯片短缺原因而将位于德国萨尔路易市的工厂停产,并暂时关闭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SUV工厂。
国内汽车厂商显然也没有更好过。8月,吉利汽车CEO淦家阅表示,其电动车业务也受到了全球缺芯的影响,旗下「几何」品牌有1万台订单无法交付,有些经销商甚至开始卖展车。
还是8月,丰田方面表示将于9月在全球范围内减产36万辆汽车,较原计划大幅减产4成。
此外,通用、大众等汽车大厂也受到缺芯影响,纷纷减产。
美国咨询公司艾睿铂表示,全球汽车行业2021年因半导体短缺将失去390万辆的产量,预计今年汽车行业因缺芯或损失1100亿美元。
为了缓解汽车芯片的缺货境况,车用芯片厂商转变晶圆代工下单模式,由「及时生产」模式转为提前预订产能。据悉,台积电、联电、力积电等晶圆代工厂已与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多家车用芯片厂商签订协议,可见度达2023年。
然而,半导体整个产业链体系遍布全球,芯片缺货除了受到下游需求暴增影响外,如前文所述,还受到疫情、运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由于短缺问题不只由少数的一两个环节造成,预计未来不短的时间内,结构性短缺还将会是常态化的现象。
2020年,电子元器件行业经历了上游半导体行业的低迷、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等多重打击,其发展受到较大影响。电子元器件下游终端产品市场包括消费电子、通讯设备、汽车电子等的影响远大于上游供给端的影响。
在需求端,随着疫情在欧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爆发,服装、纺织、玩具、消费电子等多个行业受到重创,直接冲击了终端制造业对中上游的采购需求。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复工复产,国家政策支持等,以及全球防疫物资紧缺增加了对上游元器件的采购。供给端方面,由于受到复工率低、工厂停产/减产的影响,芯片和元器件价格出现波动,交期不断拉长。
2020年初担忧疫情影响物流,存储等领域出现“抢库存”;随着国内经济恢复增长,加上 “华为禁令”和“中芯遭禁”的变相催化,产业链传导着准备安全库存的压力,进一步加剧了缺货涨价趋势。
9 月 24 日消息 目前全球缺芯状况依旧严重,不仅 PC 产品受到影响,多家汽车厂商同样由于缺芯而不得不减少产能。根据 DigiTimes 消息,目前电容、电阻、电感等被动元件市场同样面临着短缺的问题。
目前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由于新冠疫情严重,多次封锁,导致众多芯片厂商、电容厂商的生产、运输无法正常进行。三家主要的电容厂商 Chemi-Con、Nichicon(尼吉康)、Rubycon(红宝石)占据了大约 50% 的全球市场,这三家在马来西亚的工厂 7 月-8 月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关闭状态。因此,预计目前的电容出货量会减少 30%-60%,大大影响全球供应链。与此同时,从电脑到电力、能源等设备,今年都有着强劲的市场需求。尽管一些中国制造商能够接下一部分电容产能,但是消息人士表示,以往这类被动元件的交货时间为 4-6 周,目前已经延长至 3-6 个月,材料不足也使得一些电子产品的产能收到限制。DigiTimes 报道称,今年上半年,中国台湾地区几家制造商的收入同比增长了 20% 以上。
从2020年下半年到现在,全球多种半导体元器件都发生不同程度的供应短缺。半导体元器件缺货的原因非常多。
首先,半导体产业是需要全球产业链大大小小企业紧密配合的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新冠疫情从2020年年初开始影响半导体元器件产能供给,中美关系紧张又进一步打乱芯片供应链平衡,进而引起缺货的连锁反应。
其次,汽车电子、5G、IOT、IT产品和个人电子产品超预期增长也是造成半导体全球大缺货的另外一个原因。
更重要的是,半导体元器件缺货的预期又引发恐慌性备货,进一步扩大了半导体元器件缺货的影响范围和影响深度,更多类型的芯片开始短缺,更多行业受到影响。
根据Omdia的最新预测,由于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产能紧张,2021年整体半导体的需求增长高于预期,目前半导体元器件缺货情况可能会持续。其中,MCU、车规级芯片、功率元器件、PMIC、显示驱动芯片、模拟芯片、CIS、WiFi和蓝牙芯片等关键半导体元器件缺货情况更加严重,缺货情况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中期。
对我们来说,电子元器件的缺货不是这一次了,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不同品类此起彼伏的缺货,正是因为电子元器件的行业它具有的不同的特点,所以缺货这个事情在我们看来,已经是属于常态的东西,我们的应对都是常态化的。今后对整个电子元器件的供需扰动因素比较大,不光是供给端的,包括疫情、地缘政治;需求端同样也有扰动,比如说新能源车上用的电子元器件,一定是大比例提升的,还有AR/VR,这些都对电子元器件的需求产生扰动。